(东北的特产多。人参,鹿茸,貂皮,黑木耳,松子,山野菜……随着大周海禁,金江镇独一份的渔政兴起,也促使增加了众多的盐场,还有不可计数的冰窖。专门寻找的众多的海岛上,为附近的渔船提供场所。有抹盐场以及冰窖,制造咸鱼,风干鱼,或者用冰块,运送冻鱼到岸。而金江镇的各城,更是修建了更大,更深,更多的冰窖,特别是镇江以北的寛旬一带,冰窖最密。一壶酸梅汤,一盆冰块。烈日炎炎下。树荫中。贾鉴讨好的从管家周吉手中,接过了夹子,亲自夹起冰块放入杯中,然后倒入酸梅汤。一杯冰镇酸梅汤,恭敬的递给了坐在椅子上的唐清安。唐清安不客气的接过。贾鉴才坐了回去。这回他可算是插手了将军的家事,虽然将军没有露出反感,但是他的内心,不如他表面那么平静。唐清安真的没有在意。一杯冰镇酸梅汤喝下肚,只觉得浑身舒畅。“大军云集后,远击蛮族大军,海州作为后方,是万不可疏忽的,而忠顺王态度不明。”贾鉴解释道。唐清安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忠顺王对金江镇抱有敌意,虽然实力远不如金江镇,但是也有数万兵。而且他与辽西走廊外的草原部落关系紧密。虽有朝廷安抚了金江镇,告戒了忠顺王,但是以忠顺王的胆大,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出惊天之举。例如。趁着金江军在前线和蛮族大军作战,陷入焦灼的时候,突然出击海州,断绝金江军的粮道。金江镇靠着掏蛮族屁股起家,如何不晓得此招的厉害。一招能要人命。“忠顺王出手大方,辽西走廊外的草原部落,多被其拉拢,不可不防啊。”从蒙古出使回来的贾鉴,心中对忠顺王的防备更深。换做其余的人,可能不会不顾朝廷的旨意敢乱来,但是忠顺王不同,他是皇帝的亲叔叔。真要是让他做了,谁还能拿他如何。只有皇上才能对付忠顺王,而忠顺王却是皇上的亲叔叔。贾鉴已经提出了最为难的事,一旁的谢友成,身为军司的左司马,也不能袖手旁观。“不解决忠顺王,战事就无法顺利进行。”听完。唐清安放下手里的空杯,落在一旁的矮凳上。国内就是一个宝盆。金江镇靠着国内的货物,从中汲取养分,迅速的成长,获得不可计数的利益。所以。军司不建议对付忠顺王,不然会失去这个聚宝盆。那么如何应对忠顺王呢。唯有分裂辽西,促成锦乡侯府尽快到北镇,重建辽东节度府。既能瓜分忠顺王的实力,又能阻绝他与金江镇之间的道路,做不到肆意妄为。哪怕他真的起军,第一个面对的就是锦乡侯府,而有了准备的金江军,也有了更多的改动时间。贾鉴和谢友成,互相配合。谢友成说完,贾鉴又说道。“锦乡侯府虽然已经获得朝廷的准许,但是因为忠顺王在地方上的阻挠,一直无法成行,困顿于京城。需要更多的势力出面为其说话,至少让皇帝出声,让忠顺王在地方上无力阻挠。”现在对皇帝影响最大的是文官,是刘一儒。但是金江军能靠的只有国内的勋贵,也是因为国内的勋贵,金江镇才能一直从京城获得支持。地方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货物,包括打开金陵海禁的口子,才有了济州岛的繁荣。为十万大军提供军资。贾府和王府。谁的作用大呢?当然是贾府。贾鉴是这么认为的,谢友成也是这么认为的。贾府虽然子弟不济,但是贾府在勋贵中的影响力仍然巨大,不是王府可比。只有贾府全力出手,加上金江镇的协助,才有可能促成锦乡侯府,压下忠顺王,尽快到北镇重建节度府。因为王子腾的出面,加上贾府的消极,众人忧虑将军会反悔贾府的婚事。毕竟将军对夫人的宠爱,众人虽然没有亲见,但皆有所耳闻。可是将军既然曾经提出,靠着国内物资,壮大金江镇的方略,金江镇这些年也一直这么做的。那就不应该半道改变主意,和贾府翻脸,从而影响金江军的发展。“我不会反悔和贾府的婚事的。”唐清安笑着说道。听到将军的话,两人终于松了口气。唐清安忍不住笑了。勋贵,大多数在开国之初是国家的柱石,因为在建立国家时,有功劳的人才能成为勋贵。但是常言富不过三代。勋贵也是如此。大周的勋贵,经过太上皇数十年的打压,无法展望志向,反而要收拢羽翼以自保。子弟养于富贵之乡,志大才疏,多半皆不成才。宁国府的贾珍,以较射为名,不到几个月,宁国府就成为了京城勋贵子弟的风花雪月之地。虽有贾珍的不对,也可见京城勋贵中的风气。如果。大周的民乱真的能入京城,那么金江军在京师和义军一决雌雄,如果金江镇有幸入主中原。国内的勋贵大多都要清除,还百姓一个清明。而勋贵是不可能消亡的。人人都想要成为勋贵,想要光宗耀祖,是人之常情,更是人发愤图强的动力。哪怕是唐清安的时代,国外的勋贵也没有消除,不过是换了个称谓罢了。不论是日后入主中原,还是征日本,远征海外等等。金江镇也会有更多的勋贵出现。想要一直立于世界之巅,那就应该和世界接触。为民族打下庞大的,无人能比的家业,和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永不会成为封闭的国家。才是符合大周民情的国策。至于未来科技爆炸,生活生态大变,那就是未来百姓,该决定如何的任务了。而不管如何变,统治阶层永远在。因为后世国外也是如此。鹰国的统治者,换来换去都是那些人。而扫除大周国内的勋贵,那是未来的事,并不妨碍现在的金江镇,借助大周国内的勋贵发展壮大。两者并不冲突。贾府的旗帜,远不是王府能比。而荣国府二房的贾政,贾宝玉,唐清安想不出这两人,日后会对金江镇造成什么麻烦。倒是王府却不一定。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荣国府的二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此时。有人匆匆进来,送上京城陈德言的密信。唐清安接过来一看。“贾敬去世了?”情不自禁的说道。谢友成听到了,没有太多的出动,而他身旁的贾鉴,却愣住了。贾鉴来自国内。他年轻的时候,就久闻贾敬的大名。唐清安把密信递给两人,看到了贾鉴发愣的神情,并不以为意。虽然京城已经很多年没有贾敬的消息,但不代表此人就没人关注了。镇国公府,理国公府,齐国公府,治国公府,修国公府,平原侯府,定城侯府,襄阳侯府,景田侯府。史府,王府,薛府……这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却因为浪潮而淹没。哪怕眼睛并没有看到,唐清安也知道现在京城有多么的轰动。红楼的原文中。皇帝得知,第一时间就下恩旨,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这段原文就可以知其影响力。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所有。说明了哪怕有敌视勋贵的大臣,也不敢在此事上不称颂,不出声都不行。传说的陨落。这还是贾府已经在衰败的形势下发生的,而现在的贾府,不提多么荣耀,根基一道更为的稳健。唐清安已经料到,贾敬的后事有多么的隆重。“贾敬的临终遗言,外人并不知道,但是告诉了三弟,其中就有催促贾政促成婚事的要求。既然如此,你们商议下,谁适合代替金江镇去吊丧,同时商议婚事。”这些年来。荣国府一直不急于婚事,有担忧自己的顾虑,而贾敬却一直未催,唐清安有猜测。此人也后悔了。后悔的是没有定下宁国府的姑娘,当时因为年龄太小,而选择了贾探春。不过现在贾敬去世了,家里的姑娘要守孝。拖延不住,因此改为促使荣国府。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临死了,都要为家族用尽心思,这就是大周人啊。“定下了婚期,就让贾府立刻出手,还有史家,王家等,都要帮助锦乡侯府。”唐清安坚定了主意。辽东虽大。但是势力太多。金江镇已经有了打败蛮族的信心,但是却要顾忌周围其他的势力,久久不敢轻动。柳湘莲要去日本,日本的天时不可错过。现在的时代,日本是人口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而德川幕府的三代之治,已经到了繁荣的前夕,其余不提,人口会越发的暴涨。如果不借助日本的已经不多的天时。完全硬碰硬的去消灭日本,至少目前的金江镇,是没有这份底气的。抓住不多的天时,步步破坏德川幕府三代之治的和平,最后一举破灭对方,这是唐清安的方略。但是时间不多了,没有浪费的余地。“军司的重心,要立刻调整为对蛮族大军的作战安排。”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一脸的郑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