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九十六章晴雯的不舍“王子腾此人倒是有趣的很。”陈德言的书信送到金州,很快交给了平辽侯府,周吉不敢怠慢,转交给内院的执事媳妇们,然后到了唐清安手中。去掉了印泥,拆开了信封,读完之后,唐清安笑道。贾府疏远自己,王子腾却极力拉拢自己,言语中要代替贾府,帮助金江镇成为在京城说话的喉舌。刚从榻上起来,丫鬟们送来衣物,唐清安等了一会,也不见晴雯过来,只能叹了口气。府里的女人多了,成了一件麻烦的事,却偏偏让人爱不释手。天南地北聚到一起,容天地精华于一身的女子们,自己又是个硬不了心的。铁血硬汉都需要美女来配,自己本就是俗人,何必自寻苦恼。晴雯和他多年的情分,哪里会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就会冷心对待呢。她的身心都交给了自己,唐清安看到晴雯的背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秦可卿和自己是媒妁之言,贾探春是自己和勋贵之间的联姻,薛宝钗是王府的手段。香菱,莺儿都是身不由已。不提她们对自己的感情,出发点就是如此。唯独晴雯。是从头至尾,一心扑在自己的身上。不是说秦可卿等人的感情比晴雯弱,而是一开始的出发点不同,虽然感情最后也一样浓厚。唐清安换过便服,也没见晴雯来说话,因此主动走了过来,发现她竟然扑在桉几上练字。仿佛一心扑在练字一道上。“你能耐得下性子,可不像你平常的为人。感到好笑的唐清安,忍不住打趣。晴雯头也不回。“老爷不是说过,当母亲要识字,母亲识字,对后代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出身低微,比不得旁人,认字少,为了不让老爷鄙视,自然要多学习了不是吗。”“你可是学坏了。”唐清安笑道。晴雯终于放下笔,她早就腻歪,看书看得她头疼,转过身看向唐清安。“我怎么学坏了?我按照老爷的说法,怎么又错了?怎么做我都是错,反正都是惹人嫌弃。”“你可越来越凶了。”“我一直都凶。”越是生气,晴雯越是可爱。唐清安忍不住上前抱住,感受怀里的暖香如玉,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气,满鼻的女人香味。“我说的那番话,又不是说你,你何苦生闷气。”晴雯嘴上厉害,却没有推开唐清安。“我不生气,多久你才来一回?是不是都要忘记我了,还不如当丫头呢,至少天天能见你。”晴雯委屈的说道。“当个劳什子姨娘,天天看不见你,有什么意思。”“你呀。”唐清安刮了一下晴雯的鼻子。此番话,也就晴雯能说出来,换做旁人都显刻意,唯独晴雯才显真情流露了。“都是当母亲的人了,天天还是小女儿心性。”“哼。”晴雯冷笑。“我是小女儿心性,那是谁让我,往秦夫人和夫人之前两头跑?怕别人委屈,反正我就合该委屈。我是个丫头的命,那就让我当丫头好了,还能天天见你,却偏偏是个姨娘。劳碌丫鬟的事,受姨娘的苦,你就是故意的。”当了姨娘,就要有姨娘的规矩,哪怕老爷不在乎规矩,可是家里人越来越多。人多了就要有规矩,因为人心不同,没有规矩就会产生混乱,更加容易引起不和。反而大家都按照规矩办,谁也无话可说。从贾府出来的晴雯,知道大家族中,规矩的重要性,是保证家族齐心的必要。作为姨娘,她就不能太过主动的所求将军。不然其他的人又会如何想,哪怕心中想,也只能被动的等,否则人人争,必定家门闹出事端。唐清安知道晴雯为何生气,正因为她生气的原因,唐清安才内心触动。其实唐清安真不在乎规矩,看重的是家和万事兴。偏偏他身不由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当年他需要借助太多的势力,贾府就是最重要的一方。没有国内勋贵们的支持,他的道路会更艰难和崎区。至少不会这么快就能光复辽东,救下数百万的百姓。晚一年。就有无数的百姓,消亡于蛮族的剥削之中。为了让贾府支持自己,借助贾府的旗号拉拢勋贵。他只能接受贾府的联姻,接受等等,不会影响金江镇的事务。所以后宅越发多了。身处大周这个时代,他当初势小,无法抗拒时代的形势。但是对于秦可卿,贾探春,薛宝钗,晴雯,香菱,莺儿众人,他是希望她们都开开心心的。不过女人家的事,太过复杂,他怎么管都不好,只能任由她们自己磨合了。所做的不过是看顾众人,避免发生不好的事,一切都要有度。索性。秦可卿做的不错,贾探春做的也很不错,薛宝钗更是不错,丝毫没有多余的举动。家和万事兴。唐晏乾,唐晏桕,唐晏楝,唐晏柊,还有秦可卿,香菱即将临盆的子女。唐清安有时候搞不懂。为何逃往的路上,刘邦能狠心抛下自己的儿子女儿。可能因为接受的思想不同。在唐清安看来。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们,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人。正如他穿越前。从一个喜爱玩闹的少年,逐渐成长为辛劳工作。自己想要喝三块钱的可乐,会犹豫后放弃,老婆想要买衣服,痛快的付款,虽然她有工资。至于女儿身上的开销,那从来不会犹豫。老婆在乎的不是花钱,而是丈夫的宠爱,女儿更是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天。这才是唐清安,甘愿改变的动力源泉。因为幸福的家庭。幸福和美的家庭,能改变人,让人心向上,让浪子回头,让妻子展颜,让子女无忧无虑。同样。唐清安对自己的子女们,每个人都细心的陪伴,哪怕公务再忙,只要回到家中。不论多么疲劳,他都不会找借口不陪伴,更甚至鸡蛋挑骨头,拿子女出气。但是。责任是责任。自己既然成为了大周的勋贵,不在是当年的普通人,接受大周百姓的奉养,那么自己就当承担义务。哪怕如何疼爱唐晏乾,也命其三岁就离开父母身边,不是孤儿似孤儿。去朝鲜承担起他的使命。否则。他和大周国内,朝鲜国内的勋贵,又有什么区别呢。“国家艰难,百姓困苦,金江镇虽然发展如今的地步,在你们看来可能已经满足。但是我却不同。需要做的事情仍然还很多,很多百姓仍然没有吃饱肚子,家中没有可换的衣裳。未来需要披荆斩剌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大周国内,还有无数的饥民,还有众多不忍言之事。你的心意我明白,人生苦短,你想要我在你身旁陪伴你,我又何尝不想呢。但我既然受民心所托,承万民供养,不在是普通小家之身,当是以大家为重。只能选择苦了你,让你独自寂寞。”唐清安苦口婆心的说道。晴雯扑入老爷的怀中,自己的夫君是个大英雄,她不在乎。当年。她就只在乎老爷这个人。但是老爷有抱负,她愿意等,愿意忍受寂寞。良久。“你呀,动不动就义正言辞,装模作样,正人君子似的,谁还不知道谁。”晴雯突然离开,指了指唐清安的胸膛,气鼓鼓的说道。每回自己忍不住想要亲近他,他都长篇大论,让人生气。明明是就个色胚,却仿佛他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越想越生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虽然看穿了老爷的真面目,可是晴雯还是不在乎,因为正如她的心里。只在乎老爷这个人。无论老爷是好还是坏。天下间。还有比老爷更疼人,更真心待人的男子吗。晴雯早就投降了温柔。今日有大事,唐清安不能多呆。“可卿,香菱即将临盆,不可轻动,需要人尽心看顾,探春还小,宝钗又不管事。莺儿心思简单,府里的事务你最熟,要多多费心操持,也只有你,我才放心了。”府里的家业,秦可卿因为怀孕,自己也照顾了她的性子,让其不用问安探春,以免两人不和。执事媳妇们,改为向探春汇报。对于探春的持家能力,不论是红楼原文,还是三弟从贾环口中得知后的汇报。唐清安对于其能力都没有怀疑。但是家中的事情却不一样了,反倒是晴雯最合适居中缓和,谁也不会猜忌她。“嗯。”晴雯知道老爷要走,收起了性子,乖巧的点点头。唐清安捏了捏晴雯的脸蛋,转身离开。晴雯看着老爷的背影,心也仿佛跟着去了,升起落寞,又要好久才能见他。亲卫们早已在大门门房等候,见将军现身,众人早已备好车马,准备好了物资。这一趟出门将要很久。军司的官员们,在平辽侯府等候。众人汇合,往城外而去。忠顺王被锦乡侯府所挡,大周国内被民乱平息麻痹,但因国库空虚,没有计划对金江镇动手。金江镇十一州府。秋粮入库,积蓄众多,兵甲齐全,军心正旺。天时就在眼前。金州城北。云高天蓝,大营肃杀,各将齐聚。赵缑用称病,关在自家府中。四大总兵。朱秀,武震孟,彭大海,刘承敏,盔甲精良,威武不凡,站立在点将台上。十大才参将。李道信,李伯升,陈凯武,李胜虎,张薄,郭英,于志,陈宏,邓兴,李齐。在四大总兵身后,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营总。陈锐,汤平,廖荣,赵胜,江万化,刘通,王玉功,李成才,赵赫,周德兴,贺宽,王恩义,章毅,花眼,陈玉,郑刚……在台下。矗立于各营之前,身旁皆是营中各将,千总,把总云云。不同于正兵营。骑兵营每营两千骑,是最合适的配置。如葡萄牙人所言,法国新的军种龙骑兵,是一千五百人左右的编制,骑马的火铳兵。金江军的骑兵营,大半手持三言火铳。设两千人。经过多年的战事,军器精良,立下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来去如风的威势。为了战争的胜利,歼敌与辽东,不让其退回奴儿干司。金江镇征召了众多民夫,全军抽调,各地挥之一空,军力空虚,毫无防御。为了万无一失,三大水师皆巡逻于沿海,以免有未知的敌人,侵扰金江镇的腹地。“真壮观。”唐清安骑着高大的马匹,在亲卫们的簇拥下,万众瞩目的视线中,进入了营地。“威。”“威。”“威。”……庞大的营地,数万的军士,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声,犹如浪潮一般。连绵不绝,层层递进,让人耳朵失聪。心脏的血液,不由自主的跳动,如果不是多年的磨练,唐清安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因为血液的激昂,哪怕在坚定的人,没有经过熟悉,也会引起生理上不可控的变化。在震耳欲聋的军威声中,唐清安镇定自若,露出平和的笑容,一边走向点将台,一边向军士们挥手。“威。”……士兵们越发的激动了。人人都鼓足了劲,在气氛的带动下,迅勐的声势,化作了滔天的波潮。仿佛变为了实际的声波,让人无法站稳。唐清安在将领们的恭迎下,踏步登上点将台,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哪怕是远处的人影,也能在他的视线之中。其实。点将台上的话,已经传不了那么远,但是并不影响士兵们的激动。为了解救辽民,光复故土。金江军,乃至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镇江军,经历了八年的战火,更有数年的,最艰苦的游击战。从弱变强。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多少的士兵和将领牺牲,多少的百姓家中戴孝。但是没有人有怨言。因为这场经久的战争,是百姓们支持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是民心所向的。不会因为受挫而动摇丝毫。反而只会越挫越勇。因为民心无敌。徐寿福,杨清,郑昂,张九年……这些牺牲的将领,很多人唐清安都记不住了。但是他还记得有一回。同样是在点将台,但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只是全军队长大练兵,他当时还问过张九年。往事历历在目,而张九年已经战死。“蛮族还有数万的精兵,还有被其征服的奴儿干司中,无数的部落人口。又占据地利,为了保卫自身。谁也不知道他们会抽调出多少青壮,投入到战争之中。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唐清安夸大其词的说道。如果是普通的战争,他会夸大自身,蔑视敌人。但是这场堂堂正正之战不同,金江军的军心也不同。越是夸大敌人的实力,金江军的士兵们,心中会越发的坚定,越发的士气高昂。金江军数次的脱变。伤亡的士兵不少,各营都有了缺员。军学堂的子弟们,毕业后从军,起点线越来越低,不在像以往一般,能轻易的获得队长,哨官的职位。甚至连什长都不太容易,伍长才是常态,还有更多的人从士兵做起。对于军学堂,金江镇从来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入伍。但是军学堂的子弟们,仍然坚定不移的从军。金江镇没有让他们,忍受生命的威胁而无动于衷,田亩,地位等等,都超过了寻常人。生命是唯一的。金江镇的待遇,又有金江军的民生之利,如何比得上人命呢,而人人踊跃投军,这就是民心。听到将军的话,因为刚才的呐喊,而面色红润的士兵们,脸色没有怯意。随着渔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比起大周国内百姓多以素为食,金江军士兵们,身上的脂肪与肌肉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的标准。纯以素为食,长久下来,体虚力弱,干活只能透支身体,消耗肌肉,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从而导致疾病缠身,心肌薄弱,形体枯藁,寿命短缺。看着面色红润的士兵们,唐清安心中升起自豪。这是他一手创立的金江镇。顺应民心,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不过调拨了一丝丝而已,而在民心的滋养下。金江军成为天下雄军之一。西方的职业雇佣兵,蛮族的巴牙喇,大周将领的家丁…….金江军不弱于人。这就是他纵横天下,未来为民族开拓,敢以一地对抗日本一国,幕府直管的八万旗本的最大的底气。至于蛮族。唐清安扫视着军士们。军士们的眼光中,只有坚定。在点将台一侧。官员们也来观礼。贾鉴即将再一次出使草原部落,以免有些部落认不清形势,走上错误的道路。看着眼前的军威,他的心中底气油然而生。什么才能,什么手段,都不过是锦上添花,唯独如此强盛的军威,才是一切的根源。自己不过是借助强军之势,前番才轻易说服众部落。没有人敢无视此等强军。哪怕是粆花。心思太多的粆花,不信任金江镇的承诺,不相信金江镇会愿意和草原部落真正的结盟,融为一体。他太有野心了。想要联合蛮族对抗金江军。这就是贾鉴此次出使的目的,他不能让此事发生,避免影响金江军的行动。粘花虽然难以对付,但是贾鉴信心十足。柳湘莲同样激动。他很快就要返回朝鲜,接受日本使者的邀请,去日本一观,达成将军的吩咐。如此的军威,他又如何能不新生勇气呢。所有人。努力做事,让金江镇强大,而金江镇的强大,又孕育出了声威震天的金江军。再给了诸人更多的底气。人心难测。大周国内民乱渐平,很多人担忧。毕竟大周辽阔,幅员万里,人口亿兆,只要民生兴盛,任何势力也无法威胁他。当民生兴旺的大周,目光投向何方,何方就瑟瑟发抖。金江镇的官员们,有所担忧是人之常情。不论如何。因金江镇的繁荣而强大的金江军,让人心稳定,不以外物侵扰而改变。唐清安穿上朝廷赐予的金漆山文甲。这副铠甲,从二十岁获得,到现在二十六岁,身体变得更加强壮,铠甲被撑得厚实,让人看上去越发的高大。犹如一座坚固的大山。红色的披风,使得唐清安威视雄壮,增添了一抹精神。大周承袭大明。金漆山文甲,由大明为恢复汉人地位,从奴隶到百姓,所采用的宋朝甲胃制成。象征意义非凡。同样。这套金江镇独一套的铠甲,在金江镇中也是意义非凡。当他的出现,就代表着金江军将要扫平敌人。其实赵缑用也有一套。朝廷故意赐予给他的,对他抱以厚望,但是赵缑用束之高阁,提都不提此事。所以。除了极少部分的人,金江镇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事,只认定了这一套铠甲。“但是。”众多的心思闪过,停顿了片刻,整个天空下的寂静中,唐清安恢复了坚定。“不论敌人多么的强大,金江军都将必胜!”唐清安振臂高呼。“必胜。”“必胜。”“必胜。”……回以唐清安的,是士兵们坚定的回复。“战。”“战。”“战。”军鼓一排排的响起。各色旗帜摇动。“杀。”“杀。”“杀。”……军声嘹亮,士气如虹,杀气震天,遇山开山!驾梁马,探马,先锋部队云云,一一出营,为大军的行军保驾护航航。金江镇的战斗机器开动后,所有事务都将为此服务。一队队民夫,从各地的官仓,运送物资到海州,一队队民夫,为大军运送军器。各渔场的咸鱼,风干鱼,各地的猪羊家禽,蚂蚁搬家一般,流入到前线中。各营接到军司的军令,上面盖有将军的印章和亲笔签名,在各将的带领下,纷纷拔营出发。辽阳城。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军城。十万大军云集,更多的民夫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驮马骡驴,不可计数的大车。让一个空城,立马就变成了一座人口密集之城。战争的机器一开动,辽阳城就先受到了变化。82中文网\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