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章 当你成名以后,身边全是好人(1 / 1)

(听到李晓冉问起,旁边陈昆抬起头。李有信的出现,令他察觉到某种危机。毕竟以孙洪雷的颜值,不可能与他争夺男主角陈一坤。倒是一闪而过的那人,帅气值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认识。”孙洪雷实话实说,“但我知道他是谁,你们肯定听说过。”谁?陈昆双眼死死盯住对方。“李有信。”三个字说罢,犹如一记重拳,狠狠砸在陈昆的心上。是他,怎么是他?最近李有信的火爆程度,比起春晚那几天更是炸裂。到街上,随便一个音像店里都能听到“他一定很爱你也把我比下去”“唱不完一首歌”。哪怕陈昆自己,照样听的不亦乐乎。买了一张正版CD。谁能想到,这家伙竟然要来演戏。和自己成了直接竞争对手。“他不是歌手吗?”“谁说唱歌就不能演戏啦,香江那边四大天王哪个不是这样。”孙洪雷笑着说道。看着郁闷的陈昆,知道小老弟的心情不好。他无所谓,反正主角轮不到他。“他就是李有信,看着很精神。”最近火到不行的歌星,李晓冉自然听说过。如果一起拍戏也不错。以后关系熟了,成为朋友的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孙洪雷希望李有信加入剧组,只是基于最朴素的想法。当红歌星的加盟,以后新剧又多一个卖点。他作为配角,也能沾沾光。……李有信不知道他走后,对陈昆造成的心理冲击。假如知道,他也不在意。套用古话来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随着新专辑的发酵,夏视音乐频道的《夏国音乐电视》栏目在“飞来曲”环节,还特地介绍了李有信。可以说是这位歌坛新秀的独家专访。虽然采访简短,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阳光好男儿的形象。节目组的全球华语榜音乐上,前十里有四首他的歌。有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别叫全球华语音乐榜,干脆叫全球李语音乐榜算了。不止是《夏国音乐电视》,京城不少媒体都一窝蜂想采访李有信。某些消息灵通的记者干脆直接杀到《东北一家人》的片场。甚至干扰到剧组正常的拍摄活动,让人不胜其烦。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三生有信》的内地正版专辑销量超过60万。至于盗版,数量没法统计,保守估计翻几倍。对于一个新人歌手来说,这个成绩堪称恐怖。然而李有信除了有些飘外,心底觉着理所当然。怎么讲他复制的都是经典之作,歌曲质量没得挑。何况有春晚光环的加持。加之充分利用了原本的人脉关系,做了不少宣传。因而取得这样的销售佳绩,全在意料之中。计算一下,内地60万正版销量带给李有信的销售额大概在900万元。抛去成本和销售商等分成,到手在450—490万间,这还没扣税。除了内地外,香江的专辑销量破5万张,成功解锁白金唱片。宝岛那边,在李有信不方便去的情况下,依靠过硬的质量、百带的运作与香江的口碑,成功售出16万张。两地相加,已经超过百带亚太区总裁姚谦20万的预计。他特地打来长途,表示祝贺。“恭喜啊有信,你已经一鸣惊人,快要一飞冲天啦!”没有意外,30万销量不是问题。姚谦承认,他有赌的成分。但他赌对了。必将在公司的经营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怎么样,什么时候来宝岛,开一场庆功宴,顺便再开几场签售会,好好刺激歌迷。”见到李有信如彗星崛起,姚谦盘算如何举办庆功宴。嗯,新专辑得安排上了。“不好意思姚总,我在拍戏,实在很难走开身。”李有信为拍戏忙的焦头烂额。身兼演员、编剧和副导演三职,他拼了。“哎呀,我知道你忙,但庆功宴总得开吧,不去宝岛也得来香江不是。”“我知道了,看看戏份的安排再和您说吧,行吗?”“那好吧。”双方大抵是合作关系,所以姚谦不像对待其他艺人那么强硬。换做别人推三阻四,他哪会软磨硬泡,客客气气。也验证了黄勃的那句话,当你成名以后,身边全是好人。李有信的用国语专辑,能在香江打出一片天,获得白金唱片成绩,确实难得一见。亮眼的表现,很难不引起其他唱片公司的眼红。尤其打探到他与百带只签了三年香江宝岛地区的短约,而且约满后版权自动返回歌手,让人觊觎。开始蠢蠢欲动。最令李有信意外的,当属音皇的接触。可能上次与阳守成的见面不愉快的原因,这回音皇没叫专人,明确提出什么条件和待遇。却让小谢私下以朋友的身份聊聊。李有信其实不大愿意和音皇扯上关系,出于朋友情谊,说了几句场面话。平等合作可以,签约不可能。小谢把结果说出后,霍文溪不断摇头,“可惜。”“李哥有他的想法,勉强不来。”“他的坚持让人欣赏,也很天真。”阳守成对所谓不签约的说法嗤之以鼻。不愿签约,不过是开出的价码不够而已。就像足球俱乐部整天嚷嚷着xx球星非卖品,转头立即高价卖掉。“算了文溪,你不要再想签他了,这种人得志便猖狂,你叫柠仔传话的时机根本不对。”终究是亿万富豪,阳守成看的明白。霍文溪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发出了一个错误的邀请。“没错,他的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值得你和公司给予这样大的宽厚吗?”李有信对音皇印象不佳,阳守成对他的第一印象照样不行。两人相看两相厌。“我懂了BOSS。”看清阳总的态度,霍文溪不再纠结。区区新人罢了,音皇兵强马壮,何须在意。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三生有信》的火爆,也改变了鸿运债主们的看法。原本对李有信印象深刻的王军,带着弟弟王磊亲自找上门来。“这里是一点吃食,你们拍戏辛苦了。”“你看王总你日理万机,您辛苦。”李有信和雄达笑脸相迎。人大债主来探班,总不好挡着。“李老弟,我第一次看你就知道你是潜龙在渊,几天没见,你立刻飞龙在天了。我是非常有诚意找你合作的啊。”王军除了一句话不提还债,再度表达出想投资的意愿。如果可能,加盟有行。与上次一样,李有信打着哈哈,把事搪塞过去。“哎呀多谢王总你宽宏大量,生意归生意,该还钱一分不能少。”投资拍戏或入股鸿运,他咬死不松口。见其态度坚决,令王军万分惋惜,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哥,你这么做我不理解。”王磊见大哥主动送钱被拒绝,为他打抱不平。“你不懂,这是卧龙,一遇风云便腾飞九天之上。”“真假的,有你说的这么玄乎吗?”“这是一种直觉,是我在商场多年打拼的敏锐直觉!”大哥的话,使得王磊无伐可说。理智来讲,不可信。然而以王军十几年搏到的千万家产,他倾向于相信。近乎于大哥直觉般的盲目信任。“酒色财气这四样,年轻人基本逃不掉,他如果不要钱,咱们可以从其他地方突破嘛。”“咦!”王军意外地看向小弟,笑着拍拍对方,“好,你提醒我了。”送走王氏兄弟,李有信等来了今天的客串明星——王钢。“王老师您好。”他紧握住对方双手,内心敬佩。其实王钢经历丰富,10岁时竟然给教员写信,后来收到了回信。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节目主持人,原大夏电视台播音指导。到94年时因为《宰相刘罗锅》饰演和珅被观众熟知。“王老师,有劳了。”雄达也不敢托大。“不客气,我也是东北人嘛。”胖胖的笑容,唤醒李有信的深刻记忆,以为面前的人就是和珅。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