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一片寂静,偶尔有磨墨声发出。杨喜闭着双眼,在不断翻查记忆,看看曾经有没有读过对应试题的文章。虽然明知注定落榜,但有骨气的躺下,总比软弱的死去要好吧,如果能抄袭华夏的先人古文,就算落榜了,以后李丞相看到自己的答卷,也不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回想过往,虽然一心只想着找文章,但想起某个画面时,便止不住的伤感和追忆,几次都不由自主落下泪滴。足足两个时辰,才想到一篇对应治国的文章,是春秋时期管仲所著的治国之道,自己曾经也用书法写过一遍。提笔蘸了墨水,根据回忆一字一句开始写起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这篇治国之道有上千字,因为还要慢慢回忆,所以写得很慢,待写完时,已是掌灯时分了。这还得是杨喜胜在一是记忆好,二是常练字。放下毛笔,感到浑身疲软乏力,因为考试答题,是从小就不喜欢的事情,现在装个仕子在舞文弄墨,内心更加抗拒,又怎能不累呢。从有空袋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有糕点,听闻家主说是他孙女亲手制作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闻蕊。拿出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口感和味道都不错。吃饱之后,便闭眼靠在椅子上,又开始在记忆中寻找应对第二题治人论的文章。想了不知多久,不知不觉中沉沉睡了过去。咚!考场响起的钟声将杨喜吵醒过来。伸了伸懒腰,站起来去洗了把脸,回来吃过早点,便准备提笔挥毫。昨晚已想到对应的文章,但实在是太累了,打算好好睡一觉再写,反正还有一天时间,只剩下一首诗词,绰绰有余了。所想到对应试题的文章,是明朝天子帝师张居正所著的驭人经,这一篇文章杨喜可是非常熟悉了,因为对管理公司有用,曾经写出来让人裱好挂在办公室,几乎天天看。蘸了蘸墨,便开始落笔:吏不治,上无德也。吏不驭,上无术也。吏骄则斥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明规当守。暗规勿废焉。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君子拒恶,小人拒善。明主识人,庸主进私。不惜名,勿吝财,莫嫌仇,人皆堪驭焉。驭人经共八卷数百字,因为已滚瓜烂熟,杨喜只花了半个多时辰就写好了。接下来,便是最后一题君子修身的诗词了。又闭目靠在凳子上翻查记忆。想了半个时辰,才想到曾经刷网络短视频看过的一个国学节目,是讲孔子的一句名言:君子不器。提笔开始书写:君子不器大学真儒耻小成,一源体用要流行。当知万物备於我,真自修身至治平。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陈普所写,当时看到觉得很有道理,便用心记了下来,想不到此时得以用上场。呼!轻松呼出一口气。三题皆已答毕,大功告成,虽然全是抄袭的,但杨喜完全没有负罪感,反而有种解脱的感觉。望向窗外,已临近中午时分。将答卷整理好,然后走上前台交给了监考官。走出考场外,看到已有不少人在等候着亲人出来。“姑爷!”闻三远远看到了杨喜,边喊边走了过来。“闻三,你回府去告诉家主,我出去散散心。”在闻府闷了那么长时间,现在会试已结束了,出去走走,想来闻家主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这……”闻三显得有些为难。“我晚上就回府,”杨喜加重了语气。“好吧,那姑爷小心!”见杨喜似乎要发飙,闻三只好听话。杨喜点点头,转身离开了。之前听赵俊说过,京城西面五十里外有一座承天山,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石和奇花异草,景色别致宜人。而且传闻一万年前有仙人下凡在山上居住过一段时间,也不知真假,但值得一去,权当旅游领略风光也好。考场是在城西郊外,离承天山也不过四十里路,可惜小高不在,只能步行前往。反正要五天才揭榜,玩几天再回去也无不可。待星辰点点,明月挂空,才来到了承天山山脚。往上看去,承天山和周边的山并无不同,山高也不过百米,何以叫承天?只因仙人传说而得名吗?夜风吹起,秋叶纷飞,满山的枯树,偶尔有几声鸟鸣,似是诉说着这一片的荒凉。拍了拍胸前的衣服,小依从衣领钻了出来。此地荒无人烟,让小依出来活动活动,顺便看看它有没有什么发现。叽叽叽叽!小依带头往山上飞去。一路往山顶攀爬,除了看见不少形状怪异的石头,并没有看见什么花草。心想可能是秋天的原因。不到半个时辰,一人一鸟已登上山巅。山顶也是普普通通,只有几株枯树和几块大石头。哎!看来传闻不可信也!杨喜无趣的坐到了一块大石上。嗯?突然一愣,看看身旁左边,再看看右边,前后左右都看了个遍。怎么回事?不禁惊疑起来,居然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此刻可是皓月当空啊!只能问神奇的小依:“小依,你知道怎么回事吗?”叽叽叽叽!小依鸣叫几声,围绕着杨喜身下的大石盘旋几圈。又飞向高处,折返回来后突然加速冲向大石。嘭!眼见小依重重撞在大石上,不,根本就没有撞到大石,而是撞在大石的外围。大石似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包裹着,小依的碰撞处,空间泛起阵阵涟漪。啵!一道清脆的声音响彻夜空。轰轰轰……接着,大石剧烈震动起来。轰隆……突然,大石陷落到山体内,杨喜坐在大石上一起沉入了山体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