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历时三年多的淮南战事以大周完胜宣告结束。
淮南十四州六十县纳入大周版图,初步估算增添人口八百至一千万。
南唐君臣不知道的是,有两项关乎江南生死的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一是重新疏通汴河开封至盱眙段,一旦完工,开封舟楫可直达淮河。
二是在古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扩大连同淮河、长江的水道,等到建成,淮河战船可顺水南下,直抵长江。
这两项大工程可以把中原和淮南地区紧密相连,对于发展经济、巩固淮南统治、加强军备意义重大。
李璟很快就会发现,大周早已把灭亡的绳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三征淮南只是进一步收紧绳索。
等到这两项大工程完工,淮北、中原,甚至河北的兵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长江江面之上。
这条绳索一旦系上,就再也难以挣脱,只会让江宁朝廷越来越喘不上气。
等到下一次周军渡江,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下场。
五月,在基本厘清淮南钱粮赋税等等关键问题后,柴荣准备起驾返京。
同时,他又对淮南各州的主政官员进行调整。
李重进接任淮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晋爵楚国公。
李重进坐镇扬州,接替向训成为淮南最高军政官,负责稳固地区治理,清剿三年大战滋生出的匪患。
张永德仍然担任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尉,领镇宁军节度使,改封吴国公,其妻加晋国长公主。
朱秀升为殿前副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领天平军节度使,晋爵赵国公,其妻符金环封赵国夫人。
赵匡胤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加检校太保,领许州忠武节度使,封宋国公。
韩令坤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领滑州义成节度使。
向训任归德军节度使,淮南水路发运招讨使,加同平章事。
这个水路发运招讨使,也就是让向训坐镇亳州,都管淮北淮南漕运改建工程。
王彦超调任河南府尹,领河阳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封邠国公。
曹彬升任殿前都虞候,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晋爵淮阳郡公。
王审琦升任殿前副都虞候,兼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封华阳县公。
曹翰升任武德司使司。
在淮西作战有功的潘美、朱武、高怀德等人也一一受赏,潘美继续担任虎翼军都指挥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