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金殿面君(1 / 1)

武锻大明 酸汤折耳根 2320 字 2022-10-04

(坤宁宫。皇后马恩慧小腹微微隆起,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朱允炆抱着儿子朱文奎,不时轻轻触碰隆起的小腹。“奎儿!”朱允炆问道:“你是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呢?”朱文奎想了想,奶声奶气的道:“都想!”“哈哈哈!”朱允炆闻言朗声笑道:“那就让母后给咱奎儿生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好不好?”“好!”说着,他的小手又轻轻摸了摸母亲的肚子。“皇上!”马恩慧笑着道:“今日是会试的第一天,您不去武英殿看看?”“他们又不在武英殿考试,朕去武英殿做什么?”朱允炆随口说道:“倒不如陪着朕的慧儿更好。”“皇上!”“国事为重!”“慧儿有奎儿陪伴,皇上不用担心!”说着她牵着儿子的小手,笑着说道:“奎儿说对不对?”“不对!”朱文奎摇头道:“奎儿要跟父皇和母后在一起。”说归说,其实朱允炆的思绪早就飞到贡院了,他很想知道大明的科考,到底是怎样一个场面。但是——他不能去贡院,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考生们的状态。等等吧!再过十余日,朕就能见到他们。按照规则,会试结束后,先由监考的官员们,对所有考生的试卷进行检阅,最后选出前二十名,然后一起参加殿试,到时候将由皇帝亲自选出前三甲。......接下来的几天,没有任何波澜。朝廷主要心思也都忙着这次会试考试,其他各部则按部就班,日子倒也是清闲。大明建文四年三月初一。奉天殿。早朝。今天的早朝,与往常不同,往常早朝时,各部会将近期的安排,或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拿到朝堂上进行讨论。今日不同。今天的早朝只有一件事。殿试——没错,今天是本届科举的殿试。经过监考官们半个多月的批阅讨论,他们终于选出了本届科考的前二十名。大殿上。除了平日上朝听政的文武百官,今天多了二十个新的面孔。前二十名。没错,就是前二十名。学子们第一次进入奉天殿,他们有人紧张,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因为今天将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天。忽然,殿外一声唱喝:“皇上驾到!”唱喝声罢,大殿上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二十名学子,都是毕恭毕敬,殿内更是鸦雀无声,以及学子们紧张的心跳声和喘息声。少时,皇帝朱允炆从外面走了进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殿上响起整齐的山呼万岁,场面气动山河,让第一次上朝的学子们,一个个那是热血沸腾。原来皇帝上朝,就是这样的。好威严!好气派!就在学子们激动的时候,朱允已经坐上龙椅,微微抬手:“都平身吧!”“谢陛下!”待众臣起身后,朱允炆看向那一众学子,笑着道:“尔等近前!”众人闻言,前方的官员先是让出空间,今天的主角是这二十位学子,他们只能算是旁观者。“都抬起头吧!”朱允炆看着二十个低头的学子,笑着道。等到二十个学子都抬头看向朱允炆时,其中一人不由得瞪大双目,有些不可思议,本能的脱口而出:“陛下,您就是...”朱允炆认得此人,他就是几个月前,他在镇江有过一面之缘的田厚义,那田厚义刚说到一半,吓得不由得一惊。“没错,是朕!”朱允炆笑着道:“田兄还记得朕?”呼——朱允炆这话刚一出口,在场众人皆是愣住,心说皇帝原来认识这个人,居然还称其为田兄。“学生不敢!”田厚义急忙躬身行礼。跟皇帝称兄道弟,怕是活腻歪了吧。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可还记得与朕的约定?”场面其实有些尴尬,田厚义诚惶诚恐,朱允炆倒是谈笑风生,而其他人,特别是文武官员都是一脸茫然,没想到皇帝与这小子早就认识。倒是其他的一众学子,莫名的有些失落。原来皇上认识他。呵呵,那今年的金科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唉——在皇帝进殿之前,在场的所有学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状元及第,但是当皇帝与田厚义一番对话,所有人都觉得。既然皇帝认识田厚义,而且好像皇帝还挺喜欢这小子。状元是谁?这还用问吗?其他人的沮丧表情,朱允炆自然也看得见。今天是殿试,不是叙旧的地方。还是得干点正事儿。于是他轻咳一声,旋即笑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投身帝王家,朕知道,你们都等着今日金榜题名。”在这封建王朝时代,平凡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苦读诗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混得一官半职。当然,那些有抱负的人,更是希望以此封侯拜相。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们的文章,朕都已经读过...”说着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满意的道:“都很不错,对于王朝的弊端和优势,也都基本说到了点子上。”“对于你们的建议,朕会认真思考,若是对我大明王朝有用,朕自然会大力推行。”闻言,学子们莫名的有种受宠若惊。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不一定会看他们的文章,或许只会在殿试的时候,随意问一些问题,然后回答的好的,自然就会成绩越好。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皇帝居然看了他们之前的试卷。今年的策论,就是让考生们指出王朝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自己的见解,给缺点提出改良建议。朱允炆的确看过他们的试卷,昨天看了一个下午。比如田厚义写的,就比较详细,他提到了好几点,其中有农业,他觉得现在大明朝农田不少,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不高。正所谓一亩五担谷,一担谷十斗,一担谷一百三十斤,碾成米九十斤,这是后世一些记载写的,大致就是明清时期的亩产六百五十斤。但是,朱允炆穿越过来已经一年多。亩产六百五十斤?呵呵,想多了,也不知道后世那些记载的人,是从那里找来的数据,去年水稻收获的时候,朱允炆曾问过主管农业的官员,得到的答案却是,江浙一带的水稻亩产,也只有两石而已,折合后世的斤两,应该是接近三百斤。这是一个大问题啊,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至关重要,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旦遇到灾荒年月,老百姓就得饿肚子。太祖皇帝当年为啥造反?就是因为饿的,饿得没办法了,他不造反就得死人。他晚年经常提及此事,他说要是当年但凡有口饭吃,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造反的朱元璋,只会有一个农民朱重八。田厚义提到了这一点,他的建议是鼓励百姓垦荒,想要粮食增产,那就多种。其他人也提到了很多建议,虽然很多建议都不够全面,但至少说明,他们的确开动了脑筋,确实有用心去琢磨过。就在学子们庆幸自己的文章,被皇帝看过而激动时,朱允炆却又淡淡的说道:“以往殿试,都是朕提问,你们来作答,然后朕根据你们的回答,来决定成绩。”“今年!”朱允炆说着,故意停顿下来,然后看向大殿上的二十名学子,笑着道:“今年改改规矩,朕今天就不问了。”“”所以人顿时愣住,心说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武锻大明更新,第84章:金殿面君免费阅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