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打过招呼,在章高明和周大史的带领下,苏哲三人降低高度近距离参观地面正在建造的设施。
最先参观的是ss-防御系统子系统基地在建的主体部分,也就是那个巨大的坑。
由于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相对来说其施工难度要小很多。
看了在建的ss-防御系统子系统基地,又看了在打地基的建四个核电站工地。
“对于ss-防御系统子系统基地,我们有着很多的想法,一开始其能量供应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现在都不是问题了。”章高明说。
ss-防御系统是很强大,可消耗的能量也是天文数字。
相对来说,ss-防御系统在探测的过程就很耗能,但同死光武器的使用一比。
完全没有可比性。
现在好了。
有了超级电池,还发现了储量如此惊人的铀矿。
不管是依靠光柱工程还是核电站,其能量的供应完全没有问题。
前者采用的能量供应是光柱工程中的太阳能收集站收集太阳能。
将这些收集起来的太阳能转化成特定波长的光,光能传输到光能传输站。
最后所传输的光能被ss-防御系统子系统基地所吸收,最后储存在超级电池所组成的储能占中。
至于核电站,那就简单了。
最为关键的是,在建的核电站采用的是第六代核电站技术。
其能量的收集不再是烧开水了。
而是经过外围的特殊材料直接见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光能。
再加上最新发现的铀矿,就算没有光柱工程,ss-防御系统子系统基地也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
徐正平看了看正在施工的场地,对苏哲说:“在你们的帮助下,西北核工业研究所成功搞出了第六代核电站,不过有些可惜的是,第六代核电站没有进行小型化,不然其用途将会大大的增加。”
真要说起来,第六代核电站的成功,苏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第六代核电站的核心是能够将高能射线和高能粒子所携带的能量转化成光能的一种材料。
而这种材料的基础理论就是苏哲提供,由西北核工业研究所实验验证的。
这种材料不仅用在了装甲型太空服上,可控核聚变同样需要这样的材料。
再有,太空中很重装备、设施表面都涂有这种材料。
不仅收集能够收集能量,还能截下高能射线和高能粒子。
“校长!没啥可惜了,我们九天研究中心和西北核工业研究所一直都在做第六代核电站小型化的研究。”范晓明说,“我相信,再给我们一段时间,我们就能实现第六代核电站的小型化了。”
这里提到的小型化,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型化。
如将体积巨大的核电站变成航母或者核潜艇所能携带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