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兼相爱,交相利!天工开物!江南粮价暴涨!(1 / 1)

(庐江郡,府衙外。临时搭建好的大棚内。一袋袋大米堆积成小山状,旁边还有一串串金澄澄的铜钱。那些做完工的灾民排成长队领取钱粮,鱼幼薇和黑龙清玄两人站在边上协助派发,顺带统筹官府衙役和灾民干活。这并非苏长歌剥削压榨她们。而是她们自己觉得平日里太闲,于是主动揽过这桩差事,想替他分担压力。对此,既然两人有心。苏长歌自然不会反对。毕竟鱼幼薇是仙门高徒,清玄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好歹是千年大妖,只是简单的统筹钱粮,对她们而言不算难事。这时,清玄的声音突然响起。“妹妹,你快看。”“那边的那群人有些奇怪。”棚内,黑龙清玄指着府衙门口聚在一起,一身短褐草鞋打扮的人说道。她现在是妖类三品修为,一眼就看出这群人都是武夫,而且境界还不低,最差也是六品,为首的那个更是到了四品。但他们的穿着实在太朴素了。短褐,草鞋。跟普通庄稼汉一般无二。按理来说,武夫就算被读书人鄙夷,可修为摆在那,怎么也比普通人好太多。“奇怪?”鱼幼薇顺着清玄的手指方向望去。只看到一群缄默不语,不苟言笑,手中拿着米饼咀嚼的中年大汉。而就在这时。对方也朝她们两人投来目光。为首的老者视线猛地停留在清玄身上,脸上先是一惊,而后露出几分喜色。“看到没。”“那个穿玄色衣服的就是真龙。”声音响起。老者身边的人纷纷转目看来。“龙女竟亲自赈灾,体恤百姓,看样子是条好龙,难怪被敕封为正神。”“就是不知道苏长歌怎么样?”“希望别是儒家那群只知空谈仁义礼乐,不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欲知其人,先观其行,再听其言,苏长歌能想出以工代赈,让灾民们自食其力的法子,足见他应该不是夸夸而谈的儒生。”“就是不知道出发点为何。”“若是为一己利欲,将灾民当作养望工具,虽是一时之善,但将来却未可知。”中年大汉们一边交谈,一边津津有味的咬着干硬大饼。看起来跟普通庄稼汉闲聊并无差别。但从言语中能够听出。他们对儒家弟子似乎非常不屑。“哼,这群人居然非议先生。”听到他们谈论苏长歌,清玄微微蹙眉,想出手教训这几人。但却被鱼幼薇给拦了下来。“姐姐,我看他们也没说长歌什么坏话,只是普通闲谈罢了。”鱼幼薇出言,她虽然也不喜这群人对长歌评头论足,但对方也没说什么太过火的话,为这点小事动手,到时善后还得麻烦长歌。当然,她也能理解清玄的感受。作为妖类出身。清玄对于人族的好坏善恶、礼法规矩并不了解,做事大多任凭心意。觉得长歌好。那便容不得他人的一句非议。“好,那就先听妹妹的。”“但若是他们等下敢再对先生出言不敬,我一定,我一定...”“让他们没好果子吃。”清玄开口,却一时想不到说什么狠话合适,只能找了句自认为很凶的狠话。而就在她话刚说完。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从府衙内走出。“先生。”“长歌。”看到来者,两人眼前一亮。但却没丢下手头之事。而是远远望着。另一边,啃着大饼的中年汉子看到如此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走出。猜到是苏长歌,于是纷纷住口,并将没啃完的饼放入行囊当中,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苏长歌,眸中满是好奇之色。“老朽孟胜,见过楚国公。”随后,为首的老者带着众人拱手行礼。“老人家不必多礼。”苏长歌见状伸手将孟胜扶起。目光打量眼前这群人。一个个看上去虽然其貌不扬,短褐草鞋,但身上气血却无比旺盛。尤其是为首的老者,在他身上,苏长歌感受到不亚于卫国公的磅礴气血,甚至更为雄浑厚重,起码是四品武夫。也正是这样。苏长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眼前这群人,十有八九就是销声匿迹许久的墨家弟子。墨家。不同于庙堂上高谈阔论的儒生,严刑峻法的君王胥吏,飘然世外的修士。墨家弟子生活简朴,以裘褐为衣,以草鞋为服,为了践行心中的义理,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而或许是因为前世的缘故。苏长歌对墨家理念抱有不少好感。因为这群人是真的心系百姓,又肯脚踏实地的为百姓做实事。但就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墨家与前世有无差别。但千万别像杨朱学派那样,精义残缺导致出现陶先生那类自私自利的人,心想着。孟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楚国公,老夫此次看到官府告示前来,有几问想向您请教。”“老丈但说无妨。”苏长歌开口,语气沉稳有度。他知道墨家弟子是想考验自己,但没关系,人家有技术有本事,挑老板很正常。而且他也想看看这群墨者的本事如何,自己前世的墨者可是一手科技树,想来这个世界就算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楚国公,老朽所问其一。”“您为何施行以工代赈之法?按照惯例,直接发粮赈灾不是更省事吗?”孟胜说话间,脸色顿时变得无比凝肃。他对以工代赈之法颇为赞赏。墨子云,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生。凡是天下百姓,只要有劳动的能力,不是体有残疾,或者年龄老幼,那就应该靠付出劳动来生存,否则就不能叫做活着。以工代赈。让灾民们付出劳动得到生存所需。在孟胜看来天经地义。而他有此问。乃是想知道苏长歌的初心是什么,为民、为己,还是为了江山社稷。三者直接决定了他的去留。“老丈。”“吾曾听人言,授百姓以鱼,不如授百姓以渔。”苏长歌对孟胜的问题倒是没去想太多,但凭本心说道:“以工代赈,让百姓自食其力只是最初想法,吾想的是借此机会。”“让百姓掌握一门足够生存的技艺。”“譬如编制渔网、冶炼打铁、养殖牲畜、制造器械用具等等。”“这样即便没有官府赈灾。”“百姓依旧能靠自己学到的技艺,付出辛勤劳动,使生活变得更好。”苏长歌没说发展手工制造业和工业的事情,因为现在提这个没什么意义,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还是要看最终成效。而孟胜听到这番话回答。眼前瞬间一亮。好一个授百姓以鱼,不如不如授百姓以渔,此子当真仁义宽宏。以百姓们的生活变好为初衷。这点恰好与他们墨家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称得上是同道中人。难怪此子能代天人两道敕封,光是心怀百姓这一点,就甩掉一大批空有其表的儒生,就是不知道他对墨家是什么看法。想到这里。孟胜提出自己的第二问。“老朽所问其二。”“楚国公觉得,如何才能使天下永远安定和平,百姓不再受饥寒战乱之苦?”声音响起。苏长歌眸中露出感叹之色。墨家还是墨家。一开口就是大谈天下百姓。但跟寻常儒生流于表面的宣扬仁义不同,他们是真的为此付出实践。苏长歌甚至觉得,这时他只要喊一句兼相爱,交相利,百姓不分亲疏互爱互助,每个人不为己利,都为天下大利做考虑。再喊出一句。共享一切生产资料,构建和谐...何止是将这群墨者给留下。他甚至能直接进到墨家内部高层,胆子大一点,当墨家钜子也无不可。但墨家那套兼相爱,交相利。真的能够实现吗?苏长歌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觉得这太过理想化,有些不切实际。远近亲疏是人之常情,人跟人之间永远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兼相爱在他那个人人都温饱不愁的世界都可以说遥遥无期。心念至此。苏长歌不由摇了摇头。“老丈,天下不可能永远安定和平。”“正如百姓们很难做到不分彼此的爱待众生,而即便有一群人能够做到。”“但终究太少,大部分都心存私心。”苏长歌直言不讳的说道。听到声音,孟胜等一众墨家弟子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此问有那么多的答案。对方偏偏只拿兼相爱不可能实现举例,显然已经知道了他们墨者的身份。而且还表明自己不认同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这就让众人很难受,本以为能将苏长歌这个天命所归之人拉到墨家。如此一来。墨家理念也有机会流行天下。但可惜的是,苏长歌终究是一介儒生,无法理解墨义的伟大之处。想到这。孟胜看向苏长歌朗声说道。“楚国公,事在人为,不付诸行动如何知道实现不了兼相爱,交相利?”“或许我们这一代做不到,但一代不到就两代、三代,老夫相信,总有一天在我们墨者的努力下,人人能够相互理解!”声音锵锵有力。一时之间,吸引了不少百姓的注意。“老头你凶我家先生干嘛!”一直望着这边的清玄见状,瞬间出现在苏长歌身边,眼睛恶狠狠瞪着孟胜。她虽然不懂什么叫兼相爱,交相利。但凶她家先生就是不行。而此时,鱼幼薇交待完事情也走了过来,坚定的站着苏长歌这边。墨家的精义她同样不知道,但她觉得苏长歌说得有理,两个相爱的人尚且不能完全理解彼此,更何况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这...”“老朽没有凶你家先生。”孟胜看着清玄那‘恶狠狠’的眼神,又见百姓投来不善的目光。老脸不由一红,有些尴尬的解释道:“只是辩驳,辩驳你懂吗?就是两个人相互辩论道理,不是吵架,更不是凶他。”清玄蹙了下眉头,听不太懂的样子。“我不管什么辩驳不辩驳。”“反正对我家先生态度要放尊重点,不然我一定饶不了你。”说话间。清玄昂起头,扬了扬粉拳。而就在此时。苏长歌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丈说的是,或许您的理念终有一天会实现,或许真的是晚辈错了。”苏长歌面露淡笑的说道。霎时间,在场众人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和孟胜两人。他们皆不敢相信,被誉为当世圣贤的苏长歌,居然会像一个短褐草鞋,看起来连字都不认识的老头承认自己或许错了。而不只是他们。就连孟胜自己都是一脸惊讶。他刚才之言。其实说到底并无什么说服力,苏长歌完全可以说这是他们墨者一厢情愿。但没想到。对方根本没去争辩,而是用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许错了,也就是不确定,但这便是承认墨家理念可能实现。换而言之。苏长歌这算是认可了墨家?正想着。声音再度响起。“晚辈相信,墨家之道,将来必定大行于天下,造福世间百姓。”“或许这个将来会很长很长,甚至需要百世千世乃至万世,但只要墨者代表的是贫苦百姓,那它终有一天会实现。”这一刻,苏长歌无比认真。他之所以会认错。倒不是真的认可了兼相爱会实现。而是他从孟胜,从墨家身上,看到了前世那群伟人们的几分影子。他们在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他们依旧为了理想而付诸行动,最终怀揣星星之火,点亮了漫漫五千年的长夜。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种精神标志。让人们知道。有那么一批追梦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终生。所以苏长歌相信墨者终会大行其道,或者他们将来不叫墨者,但不管叫什么,无法改变的是他们永远站在无产庶民这边。至于兼相爱,交相利。追梦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可是纵然遥遥无期。但只要在追逐的路上,脚踏实地的改善民生,让百姓过的更好就够了。而此时,伴随苏长歌这句话响起。孟胜的身躯不由一颤。他这一生。曾被无数人嘲笑讥讽,甚至偶尔还要隐姓埋名,防止被人追杀。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人无比认真的告诉他,墨家之道将来能够大行于天下,造福众生,墨子理念亦会被无数人认可。而且这个人还是儒家此世之圣。想到这。孟胜死死盯着苏长歌的眼睛,想确认他是不是为了招揽自己而说谎欺骗。良久过后。孟胜突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哈...”虽是在笑,但一行老泪却是止不住的在眼角打转。累。他这一生过的太累了。不是身体上的累,墨家弟子从不怕干活,只怕干的活还不够多。而是心太累,除了墨家弟子以外,举世无一人能理解他坚持一生的墨规,更无一人能理解他堂堂四品武夫,为什么要整日忙碌在‘无用之事’上面。只要他想。金银珠宝美色皆可自取。但相比于理念而言。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甚至比不上受他帮助的老农的一句感谢。而苏长歌的这番话。无疑给了他更多继续坚持的动力。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这代表儒家圣贤,也承认他墨家之道将来必定大行于世!正此时。一道喊叫声突然响起。“喂,你们知道这老头笑啥吗?”清玄颇为直爽的开口,询问跟在孟胜身后的那批中年大汉。“清玄。”苏长歌出言喊了一句。接触到目光。明明活了上千年的清玄,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眼神左右躲避大人视线。“龙女性子直,老夫无碍。”孟胜此时摆了摆手。然后看向苏长歌,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拱手深躬行礼。“老朽孟胜。”“代墨家谢过楚国公之言。”看到这一幕,他身后的墨家弟子没有半点犹豫,同样朝苏长歌深躬行礼。苏长歌见状没有说话。只是同样回礼。而他们这举动在旁人眼中,多少就显得有些奇怪,不明所以。但不得不说,双方互相深躬行礼的样子,竟让人有种格外赏心悦目的感觉,就像是两位君子,互相尊重彼此的为人和理念。很快,苏长歌和孟胜等人起身。“老丈,还请您居于江南。”“传授此地百姓墨家的技巧工艺,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改善生活。”苏长歌出言。墨家在诸子百家中动手能力最强。尤其是在工匠技艺上。因为讲究非命。即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人人都要自食其力,奋发向上。因此他们这群人对手工业格外热衷,毕竟田产他们没办法抢过来,但手工业却可以让没有田产的百姓也能存活下来。当然,墨家还有其他动手能力。那就是武力。他们崇尚侠义精神。遇见不平事是真的会去管,看到有人以诡辩欺人也是真的会上去抽两巴掌。这大概也是儒家恨墨家的原因之一。言归正传。在听到苏长歌的话后。孟胜想都没想。直接就一口答应了此事。“楚国公客气了。”“教授百姓工匠技艺,使其能自食其力,吾辈墨者义不容辞。”他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苏长歌刚才那番话,还有就是践行墨义,帮助灾民,同时看看能否从百姓中发展几个墨家弟子。“晚辈代百姓谢过老丈。”苏长歌谢完,继续道:“但今日天色已晚,而且安排百姓学习也需要时间。”“诸位不妨先到客舍内住下洗漱。”闻言,孟胜点了点头。“吾等一切皆听楚国公安排。”“但无需铺张浪费。”“只要有住的地方,有一口吃的就可以,不用特地招待我们。”他也知道现在急于传授百姓技艺没用,一切准备工作都还没做好,而节俭自苦,则是每一个墨家弟子刻在骨子里东西。闻言,苏长歌轻轻颔首。相比于自以为好意。他还是选择尊重墨家的习惯。常言道,墨守成规。这里的墨指的就是墨家弟子,成规则是墨家内部规矩法令。随即他看向身边小吏,说道:“你带诸位义士到客舍住下,他们有任何需求都尽可能满足,若是不行就过来向我汇报。”“诺。”小吏点了点头。“对了,老丈。”苏长歌从袖中拿出早已备好的书册,说道:“晚辈这有一本古书。”“里面记载了不少技艺方法,您等下放下行囊后,可以看看上面的内容,想来应该有些可取之处,对墨家有所裨益。”听到此话,孟胜愣了一下。啥?儒生教我墨家动手?随后,他瞥了眼苏长歌手中的书册。【天工开物】名字起得倒是响亮。但儒家就喜欢这个样子,越是不咋的的东西,越是附庸风雅取个好的名字。不过他对苏长歌印象还是很不错,所以很给面子的接过书册,回道:“多谢楚国公相赠,老朽回去之后一定会认真研读。”话虽如此。但他想的就是随便看两眼。毕竟儒家那群人懂个锤子的工匠技艺,即便是苏长歌估计也就只看过两本书。觉得上面内容还行就推给自己。殊不知我墨家的工匠技艺。永远位列世间前茅。如此想着,孟胜在和苏长歌告辞后,便带着弟子跟小吏走去客舍。然而,就在墨家前脚刚走。苏长歌还没来得及转身。就看到负责粮仓的官员急匆匆赶来,左右扫了眼百姓,上前小声道。“楚国公,大事不好了。”“咱们庐江郡,包括周围各郡的粮食售价,全都暴涨十几倍。”“粮仓的粮照咱们现在的用法。”“最多只能再坚持八日。”“而且....而且那群商贾现在还高价收购咱们派发出去的粮食。”官员开口。脸上露出一抹担忧之色。因为堆积太久出现陈粮和发霉等问题,因此一般官府存粮并不会很多。而苏长歌的以工代赈之法。好归好。但跟搞个两碗米汤每天吊着百姓的命来讲,耗费的粮食太多。所以需要花钱从豪绅商贾手上买,但现在对方不仅涨价,还高价收购派出去的米,这样一来,百姓必然会选择领取粮食。这对官府来说无疑是两难局面。不派粮,百姓饿死。坚持派粮食。那从豪绅商贾手上买粮所花费的银钱,可就是以前的十几倍。这谁顶得住啊!而苏长歌听到这番话,一刹那,眸中闪过几分冷意。豪绅商贾?自己顾及灾情,暂时没去找你们的麻烦也就罢了。现在反倒还自寻死路是吧。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一百二十八章:兼相爱,交相利!天工开物!江南粮价暴涨!免费阅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