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伴随绽放炽烈光芒的虚影出现。突兀间。天地间响起一阵慷慨豪迈的声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声音落下。下一刻。一位身穿儒袍,衣袂翻飞的青年虚影浮现在苏长歌身后。“亚圣?”“这难道是亚圣?”看到眼前一幕,百姓顿时愣在原地,言语有些不太确定。但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呼声。“舍生取义,养浩然之气。”“此乃亚圣无疑!”文圣成仁,亚圣取义。要知道,亚圣在儒道内的地位仅次于文圣,其道理至今受用。没想到如今受苏长歌感召,竟然以儒道虚影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中,使当世之人能一窥其容,近距离与传说中的圣人接触。而就在此时。一道古朴沧桑的声音响起。“人性本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刹那间,一位垂垂老矣,双眸明亮若星的老者出现在苏长歌身后,身形挺拔如松,俯瞰世间,给人一种冷肃之感。“礼圣!这是礼圣!”“老夫昔日有幸去过礼圣的祖庙,睹见过圣像一面!”人群中,有人激动无比的喊道。两位圣人映照世间。这一幕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何等的无与伦比!让人怎么能不心生激动!一时之间,众人心潮澎湃,目光齐聚在苏长歌身上,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两位圣人受其感召,可见其无量之功!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就结束时。一道锵锵有力的声音响起。“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一位满脸正色的儒生出现在百姓眼中,长相温雅,却散发着杀伐凌厉之气。“董圣!董圣也出来了!”众人再次惊呼。董圣提出的大一统、天人感应。虽然只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但儒道能兴盛于世,董圣同样居功至伟。更何况,其所推崇的大一统学说,至今还烙印在天下人心里,即便是乱世群雄割据,也都是朝着统一神州的方向努力。也就在董圣声音刚落。一道温敦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一位平平无奇的青年出现在苏长歌身后,身上光芒比其他四圣要稍黯一些。“朱圣也出来了?!”众人一脸惊愕的看着朱圣虚影。倒不是对朱圣有什么意见。而是普天之下。谁不知道苏长歌的心学跟理学不对付,没想到此刻朱圣也出现站台。这算老祖宗带头叛变理学?不远处,一些本就被苏长歌废了浩然正气的理学门徒。看着朱圣虚影,面色难看至极,这就跟你一直磕头供奉的祖宗,突然有一天站到了仇敌那边,这脸打的啪啪作响。日后还怎么站在法统大义上指责?但此时此刻。无人理会这些理学门徒心中如何想。因为苏长歌身后的虚影。还在不断凝聚。伴随一位位圣贤浮现,一道道清正宏亮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颜圣、子夏、子路、仲弓、子贡...”“文圣七十二贤皆在其中!”“不仅如此,儒道那些古往今来的圣贤,他们全都站在苏状元身后,光芒万丈,映照万古,他们皆是为苏状元而来!”听到一位位圣贤的声音响起。众人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心中更是震撼到无以复加。若将岁月长河比作漫漫长夜。那么这一位位圣贤。就是长夜中一闪而过的火光,给世人带来明亮,让世人看到希望。可现在,除了文圣还未出来,古往今来,历代圣贤皆汇聚在苏长歌身后,万古光辉交相映照,灿若日星,耀眼夺目。一时之间。万千百姓纷纷主动跪地叩首。表情无比诚恳。他们跪的不仅是苏长歌,还有这古往今来,点缀漫漫长夜的圣贤。若不是他们,人道不可能有如今这般昌盛。也就在这时,一道高大魁梧的虚影出现在人前,腰佩长剑,手持竹简,面容甚伟,他的身影,就像一轮熠熠生辉的大日。一人之光,足以比肩历代圣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厚重古朴的声音不断响起。一瞬之间,所有人都认出了这道伟岸身影是何人,大成至圣先师。“文圣!这是文圣!”“文圣也出来了!”“文圣之体形,为何如此高大?”“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文圣乃是天纵之圣,受天眷顾,天生神力,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只是素来好以理服人。”“可吾曾在鲁地孔家去过,文圣的圣像并非如此模样。”“此乃文圣壮年,汝所见乃暮年。”这一刻,众人注意力都放在文圣魁梧的身材上,发出一阵惊叹声。在他们眼中,文圣应该像当今的读书人一样,身形轻盈,面若冠玉,但眼前这道虚影,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力实在太大。别说是读书人。就算寻常游侠武夫也没文圣魁梧。这要真动起手来....一时之间,众人脑海中不由浮现文圣带着弟子与他人讲理的画面。总感觉有些怪怪的。过了良久。随着声音在耳边消失。众人渐渐回过神来。望向身后站着上百位圣贤的苏长歌,眼中不由露出敬重之色。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古往今来一切圣贤映照此世,足可见苏长歌德行合乎仁义,这样的人值得世人敬重。这时,突然有人带头喊道。“苏状元一心为民,弘扬仁义,惩奸除恶,却被判处死刑。”“卫国公府,慕子清。”“愿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宽恕苏夫子之过,赦免其死刑!”清脆的声音打破寂静。下一刻。太学院学子们纷纷站了出来。“苏夫子曾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为百姓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吾等太学院学子,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赦免苏夫子死罪!”学子们攥紧拳头,眼神坚定。他们没有忘记,苏长歌为学子讨回公道,惩治外族蛮夷,如今该轮到他们挡在夫子面前,替他抵御风雪,拨开荆棘!刹那间,声音响彻天穹。整个皇都的读书人都受到感染,纷纷开口发声,请求赦免苏长歌死罪。皇宫内。老皇帝听到百姓们的声音。一脸平淡之色。早在异象还未出来之际,他就已经下旨,赦免苏长歌之死罪。如今圣贤虚影显世,民愿沸腾如海,即便那些一心置苏长歌于死地的官员、士绅、宗室,他们也不可能违逆天意民心。正想着。一道道声音自南方传来。“臣张怀民,携江南六郡万万百姓,愿为苏状元请命,还望陛下开恩!”“草民李铁牛,庐江郡人,愿为苏状元请命!”“民妇张翠花,豫章郡人,恳请陛下赦免苏状元死罪!”“......”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天穹。对江南百姓而言,苏长歌之恩,无异于再生父母。若不是他,他们此刻大部分人都要死于洪灾当中,亦或者命丧于地震,更别说苏长歌还肃清奸恶,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此等大恩。别说在府衙前请命求情。即便上刀山,下火海,共同赴死,他们也是眉头都不带皱的。这时,又有新的声音响起。不再是江南。赵地、秦地、鲁地等大晋各个地方,无数百姓的声音在皇都上空回荡。老皇帝听到声音。不禁有些动容,但并非是忌惮。而是第一次感受到天下民心的磅礴厚重,即便皇权亦不能动摇分毫。这恐怕便是历代圣君、圣人治理天下,缔造盛世的原因。世家门阀、官员小吏往往贪得无厌。假借君权,兼并土地,行利己害民之事,王朝就此一步步走上衰弱。故而,凡是圣明的君主,皆以民心为心,以天下百姓,江山社稷为重,打压世族门阀,立足于民,如此皇权方可屹立不倒。心念至此。老皇帝眼中闪过坚定之色。虽然已至暮年,但大晋江山将在他这一代开始走向辉煌。与此同时,刑部大牢门口。伴随百姓声音响起。诸圣虚影绽放无量光芒,磅礴如海的浩然正气涌入苏长歌体内文宫。这一刻,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儒道修为突破桎梏。从六品正儒一路高歌猛进,直接突破到五品大儒,如今只差立言便能达到天地大儒之境,心念一动,操控天地伟力。而就在他突破的一刹那。识海当中。天地文宫发生剧烈颤抖。仁义之剑不受控制的显现于世,与文圣虚影腰间佩剑产生共鸣。刹那间,极尽璀璨的光芒照耀整片天地,众人看着悬浮在苏长歌身前的长剑,再看向文圣腰间佩剑,目光中满是震撼之色。这两柄剑。在外观上看去竟然没半点区别。“文圣!文圣传承!”“苏状元得到了文圣传承圣器!”震耳欲聋的惊呼声响起。众人艳羡的看着苏长歌,眼中满是敬重,没有半点妒意。毕竟历代圣贤的虚影显现,已经证明他得到了古往今来所有圣贤的认可,此刻得到文圣传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时,苏长歌伸手握住仁义之剑。他发现与之前相比。不仅挥动此剑的限制消失。而且只需要调动一丝浩然正气,就能发挥此剑全部威力。要知道,他当初还只是正儒境界时,一剑就能将四品修士的符箓给摧毁,如今大儒之境,一剑挥出,又该是何等气魄。此外,苏长歌感觉自己握住此剑时。自己与人道的关系被拉近。一言一句,所行之事,只要符合仁义之心,便能够随心所欲调动人道伟力。不过还未等他深思。文宫当中突然回荡起一道声音。【大儒者,嵬琐逃之,邪说畏之,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乱世不能污】什么叫做大儒呢?不正派的人都会逃离他,坚持邪说的人都会惧怕他,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也不能将其埋葬,纷争乱世也不能玷污他。伴随声音响起。苏长歌感觉自己体内涌现无穷力量。下一刻。他身体每一寸肌肤血肉,每一条筋脉,每一道气血都在发生变化。本就进展神速的武道境界,此刻更是突飞猛进,连连突破瓶颈,磅礴的内力充斥在丹田在,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一般。苏长歌此刻有种强烈预感。如今的自己。修为已经达到六品脱胎境,实力上却丝毫不弱于五品武夫。甚至在肉身力量上。可能要比五品武夫还要强悍霸道。这就是大儒的力量吗?心念至此。苏长歌不由转头看向身材魁梧高大的文圣虚影,眼中满是古怪意味。毋庸置疑,天地文宫内的伟岸雕像就是文圣,也就是说,自己这一身武道,包括此刻得来的神力,皆传承自文圣。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这不比文曲星九动来的强?心中如此劝慰自己。苏长歌握了握拳,大儒者,嵬琐逃之,邪说畏之,这一刻他悟了。也就在这时。一道明黄色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楚国公苏长歌诛杀奸佞官员,追查吴王谋逆一事,为百姓讨回公道,此乃大功一件,但目无朝廷法度,罪该万死。”“然,法理不外乎人情。”“念及天下万民不辞劳苦,为尔请命,古往今来未曾有之。”“朕特此收回成命,赦免苏长歌死罪,并恢复其爵位,但自古有罪者,不可不罚,今罢黜官职,听候朕安排调遣。”太子开口。在圣贤虚影的作用下。一瞬之间,声音响彻整个大晋天下。百姓们听到这番话,先是一怔,紧接着爆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整个皇都,乃至整个天下的百姓。在这一刻,彻底沸腾起来。“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激动兴奋的喊叫声传遍大江南北,百姓们欢喜雀跃的呼喊起来。与此同时,鲁地孟家。作为亚圣后代。他们虽然没有文圣后代那般显赫,但日子过得也不差。而今,供奉祖先的庙堂内。一位精神奕奕的老者正襟危坐,面前站在几名少年和中年人。“老太爷,您这么着急喊我们过来”“可是与苏状元有关?”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出言问道。毕竟那声势浩大的天地异象才刚结束,老太爷就立即召集众人到祖庙集合,若说跟苏长歌无关,这搁谁也不相信。“嗯。”老者点头应了一声,然后说道。“今日,苏圣正儒道之意,乃千古未有之变局,千古未有之机遇。”“若是能把握住此机会,儒道将彻底脱胎换骨,迎来千古未有之兴盛,因此,老夫要尔等即刻动身前往太学院求读。”此言一出。祖庙内的众人脸色纷纷一变。他们出身于圣人世家。家中本就有私学,同样是圣人学问,何须千里迢迢跑到皇都去求读?“老太爷,吾等传承自先祖亚圣,自幼修习圣人学问。”“如今苏长歌虽然正儒道之意,但却还未成圣,就算他学问再高,也高不过圣人,吾等没必要舍近求远跑去求读。”一个中年儒生说道。他说此话。倒不是瞧不起或轻视苏长歌。他承认此子很有本事。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世间无数人都因此受益,包括他在其中。但苏长歌如今还不是圣人,亚圣世家的家学他都还未精通,就这么火急火燎的跑去学别派东西,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正想着。老太爷的怒喝声响起。“糊涂!”“文圣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我辈堂堂儒生,岂能耻与效法他人之长?”“再者,苏圣今日正儒道之意,虽造福无数百姓,但亦惹来无数宵小忌恨,先祖舍生而取义,尔等受苏圣恩惠,自当到其身边服侍,学起所长,供其驱使。”老太爷大声喊道。若不是他要负责守在孟家祖庙。他也想去皇都见识下,这位弱冠之年便崭露头角的新圣风采。听到老太爷的声音。众人纷纷点头,不敢有丝毫忤逆。而这样的一幕。不只发生在亚圣孟家。礼圣荀家,董圣董家,乃至于天下各地书院的大儒及其弟子。那些在刚才天地异象中受益的儒生。他们都决定即刻动身前往太学院,目的很简单,近朱者赤近墨者***新圣之所长,并且为儒道的发展出一份力。毕竟儒道内部发生如此变故。稍有不慎就会内乱。而苏长歌作为这一切的源头,必然会遭受到一些宵小的算计。作为圣人子孙,当世大儒,他们说话还是有些份量的。若真有人想动手算计苏长歌。有他们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就在此时。那些隐匿起来的百家学派心思各异。有人不喜。儒道越是强盛,他们就越没有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机会。有人则是持中立的态度,若儒道真能如苏长歌所说的那样造福百姓,他们也不介意与之接触,尝试能否和谐共处。而墨家则是百家中受益最大的。如今,几乎每个墨家弟子体内都多出一尊文宫,浩然正气浩瀚无匹。“孟师,我们现在还算墨家吗?”有名弟子开口问道。此时,孟胜得知苏长歌死罪被赦免,心中畅快无比。突然听到此话,反手拍了下他后脑勺。“当然算。”“你想欺师灭祖不成?”孟胜笑骂一句,口中道:“祖师自儒家脱离而出,立墨家之义,有别于儒家。”“如今吾等虽然有浩然正气,但还是按照墨义行事,自然算是墨家弟子,跟他儒家有什么关系?”话音刚落。那名弟子有些不解的回道。“可是,外面其他人见我们有浩然正气,都会以为我们是儒生啊。”此言一出。孟胜突然愣在了原地。良久才回过神来。貌似确实是这样。苏长歌此子,以仁义之名,直接将儒家彻底上升到‘道’范畴。自此以后,不论何家何派,只要心怀仁义,为百姓谋利,那就可以凝聚浩然正气,也就等同于步入他儒道的范畴。不管称不称为儒生,但皆有儒生之实。儒道墨家。艹!孟胜此刻很想骂人。但又不得不承认,苏长歌此举大利于天下,符合墨家之义。自此以后,诸子百家。恐要尽归于儒。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一百四十三章:圣贤虚影,映照万古!诸子百家,尽归于儒!免费阅读。 , )
第一百四十三章:圣贤虚影,映照万古!诸子百家,尽归于儒!(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