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泛起鱼肚白。承天殿内。养病数日的老皇帝,久违的召开朝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有序的分成两列站好,宗室亲王也在里面。只不过,因为苏长歌被赦免死罪一事,丞相秦辅和都察院御史们一个个都黑着脸,亲王们的脸色也没好看到那里去。毕竟他们都希望看到苏长歌死。可现在。苏长歌不仅活着好好的,而且还得到天下百姓和无数读书人的支持。这让他们怎么高兴的起来。不过还好,苏长歌在立新儒的同时,废黜了旧儒,惹来了诸多人的记恨。就在昨天夜里,不少人传来书信联系他们,想一起联手将苏长歌给除掉,毕竟他太闪耀了,闪耀到碍到许多人的眼。此时,老皇帝缓缓开口。“众爱卿平身。”声音落下。往日热闹的早朝,今日却无比沉闷,官员们皆低着头不说话。见众人如此,老皇帝似乎早已猜到。于是主动出声打破沉默。“诸位爱卿,可有事启奏。”然而。殿内依旧没有人站出来。百官们通通低这头。因为苏长歌的事,在没摸清老皇帝想法前,丞相一党谁也不敢先开口。而苏子由等人则是没必要出言。毕竟苏长歌已经被赦免,又被拉进宫谈话,足以表明陛下有所偏袒,这个时候静听陛下的处置,才是最稳妥的。正想着。太子的声音突然响起。“父皇。”“儿臣有事启奏。”太子开口,百官的目光瞬间汇聚在他身上,眼中满是好奇。毕竟但凡能坐到朝臣这个位子上的,有几个不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一眼就能看出,太子要说的话,其实就是老皇帝的意思。政治就是这样。很多东西皇帝不会亲自去说,也不需要亲自说出口。“奏。”老皇帝轻轻颔首。“诺。”太子应了一声。“父皇,昨日楚国公为儒道正意,引动天地异象,乃是天兴大晋之兆。”“儿臣以为,治国首在于取仕。”“因此恳请父皇,将太学院更为大晋学宫,设学宫祭酒一职”“凡我大晋文人,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年龄、资历等,只要心存浩然正气,皆可在学宫当中,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太子的声音锵锵有力。只不过在他心里。相比于重塑文风的大晋学宫而言,他对基建的兴趣要更大。但基建的事没必要特地拿出来提。毕竟修驰道,兴水利,土木建筑,兴修学堂,皆是对国有利之事。提出来后,百官所争执的点。无非是由谁负责。可将太学院改成大晋学宫之事。关系到为国抡才取仕,涉及到多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惹人嫉恨。当然,收获也是巨大的,作为提出者,那些将来依靠大晋学宫崛起的新兴势力,必然会对其心存感激,心存报效。这件事。非皇帝或地位稳定的太子不能做。否则就是僭越。而此时,伴随太子的声音响起。秦辅立即站出来反对。“陛下。”“自太祖皇帝登基以来,我朝一直以科举和太学院两种出身取仕。”“同时,太学院又是由朱圣一手建立,若将其改名大晋学宫,任凭闲杂人等入内,既违祖宗之法,又对圣人不敬。”“臣以为万万不可。”秦辅开口。太学院乃是他的根基。之前苏长歌改制。他本来就想站出来阻止。只是当时朝廷的心思全都放在江南一事上,这才放在一边。如今,太子竟然提出要改太学院为大晋学宫,比改制还要过分,无异于重新洗牌,作为太学一派党魁的他必须站出来阻止。而有了秦辅的率领。御史、大理寺,还有兵部、礼部等若干官员,一个个都站了出来。“此事关系重大,还望陛下三思!”“祖宗之法不可废啊!”“太子之谏固然有新意,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决不可仅凭一意行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一道接一道的声音在殿内响起。这群官员无一例外。全都是太学院出身,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必须站出来。看到这一幕,太子面色微沉。他虽然知道这项提议懂了文官的蛋糕,但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不给面子。自己好歹是社稷储君,这才刚提出来要改太学院,这群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阻止,而且反驳的理由太过荒唐。抛开大晋学宫的好坏不谈。一开口就扣上祖宗之法、对圣人不敬两顶大帽子,根本不留半点余地。也就在这时。苏子由从百官中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策可行。”“儒道乃我大晋江山的支柱之一,如今儒意更正,乃千古未有之变局。”“常言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情况变了,举措就要跟着一起变,大晋学宫不拘一格,礼贤下士,荟聚天下英才。”“上顺应天命,下昭示圣德,可彰陛下求贤若渴之心。”苏子由振振有词的喊道。声音响起。刑部尚书滕元发,还有一众苏派的官员都站出来应和。“臣以为,苏尚书言之有理。”“只是改太学院为大晋学宫,又不是废除太学院,谈何违背祖宗之法?”“昔日朱圣立太学院,乃是为了教化世间万民,如今改为大晋学宫,同样广施教化之道,且允许读书人相互探讨切磋。”“即便朱圣知道,亦会顺应天命行事,而不是在这强词夺理。”一道道声音响起。苏派的官员都是从童生、秀才一步步考上来,太学院改大晋学宫对他们无半点影响,还能打击秦相,何乐而不为。而此时。秦相等人的面色难看至极。刚想开口回怼过去。老皇帝的声音便传入他们耳中。“朕以为,苏尚书言之有理,如今乃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太子之策不仅顺应天命,延续圣人之意,广施教化之道,又能荟聚天下才俊为朝廷所用,大晋学宫于国有利。”老皇帝的话还没说完。朝堂上便有一名御史高声喊道。“陛下!不可啊!”“擅改祖宗之法,不敬圣人之制,乃是取乱之道,吾大晋危矣!”声音悲愤无比。听起来就像是只要一动太学院,整个大晋江山便会在瞬间崩塌。而随着声音在殿内响起。刹那间,又有数名御史站了出来。他们的意思无非就一个,太学院不能改,否则大晋江山动辄倾覆。看到这一幕。老皇帝的眼中闪过几分冷意。这帮御史他还不清楚,口口声声喊着江山社稷,天下百姓,实际上不过是太学院改为大晋学宫,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表现的如此悲愤,想到这。老皇帝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朕心意已定。”“尔等无需多言。”老皇帝开口,语气无比坚决。他现在所想的事情。就是在死之前,尽可能的替子孙把路上障碍全都除掉。否则等到将来新君继位,为了政权安稳过渡,必然要施恩于天下,可这得罪人的事总的有人来做,那还不如自他伊始。“陛下,万万不可啊!”“若您真要独断专行,行此危及江山之举,臣宁愿一头撞死在大殿之上!”一名御史梗着脖子大声喊道。这一刻。他好似代表了光。但可惜,老皇帝并未因此动摇半分。“哼,危言耸听。”“妄图坏我大晋江山社稷。”“来人,拖下去,廷杖四十,革去官职,贬为庶民,终身不得复用。”老皇帝没留丝毫情面。这帮都察院的御史,整日只会哔哔,半点实事不做。如今在朝堂上竟还敢以死相逼,真当他的刀不锋利吗?既如此,那便正好杀鸡儆猴,让丞相和宗室那帮人知道什么叫做圣心独裁,乾纲独断!而此时。秦辅站出来替这名御史求情。“陛下。”“苏长歌擅自杀害朝廷嫌犯,逼死藩王,也不过罢黜一身官职。”“王博闻身为都察院御史,劝谏君王乃是本职,刚才只是为国担忧,才说出的气话,恳请陛下宽宏大量,宽恕其罪。”秦辅开口,故意搬出苏长歌来。表达意思无非一个。同苏长歌的罪名相比,王博闻只不过秉公直言,廷仗和罢官未免太重了。听出此意,老皇帝冷冷一笑。“楚国公有大功于大晋,天下万民请命求情,他也配与楚国公比?”“来人,带下去。”声音响起的一刹那。殿内文武百官的脸色瞬间变了。显然没想到。老皇帝的态度竟如此坚决。本以为像之前那样,给个台阶就好了,多少还要在乎身后名声。但现在这样子。活脱脱一个圣心独裁的暴君。而秦辅闻言也未说话,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名为求情,实则故意激怒陛下。一个小小的御史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陛下因这件小事而处置御史,再联想到赦免苏长歌,肯定会引来诸多人的不满。即便现在迫于皇权,敢怒不敢言。但只要等到一个恰到时机。这股不忿就会从一下爆发出来,到时即便是皇权也要退步!至于为何要如此做。乃是秦辅明白。苏长歌明面上得到的是民心和天命支持,实际上最大的支持是皇权。正因如此,如果想打压苏长歌,必然要对抗皇权和民心,民心好办,分而化之即可,但皇权必须要想办法压制住。也就在这时。御史王博闻见老皇帝心意已定。想到自己这身官职,反正也快要被罢免,还不如趁现在过过嘴瘾。如此一来。待到将来丞相扳倒苏长歌等人。凭自己今日的表现。官复原职、享誉文坛都是小事,甚至说不定从此平步青云,入朝为相。“昏君!昏君啊!”“大晋学宫必为天下纷乱之始!”“尔今日不听良言,如此倒行逆施,来日必将作茧自缚,自取其祸!”在快被带下去前,王博闻当即对着老皇帝破口大骂,颇有一副古之诤臣,规劝无道之君的感觉,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但他并不怕。毕竟大晋向来优待士大夫。此外,在他自己看来。自己骂的这些话可谓是恰到好处,一旦应验,直接坐实诤臣的名号。庞然只会觉得他王御史早有先见之明,要是当初听他的话,这一切根本不会发生,仅凭此一事,他将来必定名留青史。然而,王博闻却没有注意。老皇帝眸中。露出无比骇人的杀意。这御史的小算盘,自然是瞒不过他,无非想借廷仗和罢官博个公正直言的美名。既然如此,那朕便成全你。“都察院御史王博闻。”“当朝辱骂寡人,目无君父,诋毁朝政,心怀叵测,此等奸佞留之无用。”“来人,拖下去斩了!”老皇帝开口,语气冰冷至极。既然是杀鸡儆猴。那也就无所谓是罢免官职,还是真杀。而且他也不怕这群人抱团,毕竟成立大晋学宫,只是有损秦相这一派人。对广大士绅、宗室亲王根本没半点影响,他们抱团只是为了对付苏长歌,而不是对抗皇权,必然不会专门为此出头。而此时,伴随声音响起。文武百官都懵了。王御史刚才的话的确过分,但也不至于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地步吧。不只是他们,王博闻也有些被吓到。但这个时候求饶。刚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要白费不说,还要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再者,丞相肯定会出言帮我的。于是王博闻装作一副铮铮铁骨的样子,梗着脖子,满脸不忿的大声喊道:“老而不死是为贼!你这无道昏君,今日莫说是杀了我,你就算夷我三族又如何!”他之所以说夷三族。乃是自古以来。被夷三族者皆是罪大恶极之人。老皇帝爱惜名声。肯定不敢对他三族下手。否则等到其死后,必定遭后人非议,扣上个残暴不仁之名,这一波,他可谓是算的死死的。而听到他这番话。满朝文武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卧屮,这么硬气的吗?就连秦辅都暗暗有些吃惊,自己手底下竟然有这么不怕死的。不过如此正好,事情闹得越大,等到将来爆发之时,引起的动静就越大,至于搭救求情,死了的王御史才是好御史。而这个时候。老皇帝听到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心中怒火噌的一下上来。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一百四十八章:昏君,莫说是杀了我,你就算夷我三族又如何!免费阅读。 , )
第一百四十八章:昏君,莫说是杀了我,你就算夷我三族又如何!(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