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两军博弈,拒蛮城首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以正合,以奇胜!(1 / 1)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战事将起。接到陛下旨意的将士。心中俱是一惊。他们本以为按照老皇帝的性子,会如近几十年那样偃旗息鼓。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帝在迟暮之年,居然还有胆量向蛮夷主动开战,不过惊讶归惊讶,众将士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如今接到消息。心中虽然感到好奇,但却没有任何恐惧和害怕,全都在认真为大战做准备。尤其是骑兵,他们是战场的主力。更是大晋军队的宝贝。出征之前,不仅要检查自己的甲胄、弓箭、长刀、长槊、铜锤。还要检查自己战马的情况,任何一处细节都不能放过,否则一旦上了战场,出了问题,死的不仅是自己,甚至还会连累战友。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时之间。偌大的山海关变得安静、沉闷下来,空气中只剩下磨铁的声音。帅府中,老信国公站在沙盘前,看着那只有寥寥几座山丘的平原地形,眉头紧锁,思索着出关后该如何与蛮夷作战。就在这时。霍景从外面走了进来。“父亲,棉衣到了。”霍景开口,此时天气已经入秋,若是换做温和的南方也就罢了。可北方却是越来越冷,将士们即便再身强体壮,也不可能一边穿着粗布麻衣抵御风寒,一边提起武器跟敌人浴血厮杀。“质量如何?”老信国公转头看向儿子霍景。当今圣上固然圣明。但老信国公却是信不过哪些官吏,毕竟以往他就在这上面吃过这亏。还记得那时他才只是个校尉,戍守山海关以北的拒蛮城,结果上面发下来过冬的棉衣,里面塞得竟然全都是芦花。若不是他跟老慕据理力争。又有家里关系在。说不定那年手底下的将士要冻死十之六七。再之后,自从秦相上台,主张与蛮夷议和以来,虽然没再出现过棉衣全部用芦花的情况,但实际上也也好不到哪去。每年军中都会冻死不少人,面对庞大的官僚团体。信国公拿此事也没办法。毕竟武将在朝堂一直说不上话。“这次的棉衣质量极好。”霍景点点头,笑着道:“里面塞的全都是棉花,没有掺其他的东西。”“那就好,快发下去吧。”老信国公应了一声,而后感叹道:“如今朝野上下都盯着这场战事。”“军需物资又不用从地方路过,由修士专程护送,而少了那些地方官吏上下其手,克扣军资,确实要比以往好很多。”“是啊。”霍景连连点头。棉衣里面居然全是棉花,这要换做以前简直敢都不敢想。随即,他便出了帅府去分发棉衣。老信国公低头看着沙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圣人出,大晋上下团结一心,朝中又有贤君良相,此战已无后顾之忧。而北境此时快要入冬,对于大晋将士固然艰难,但对于蛮夷又何尝不如此,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能在风霜之中坚持多久?在这种情况下。有修士在。大晋不需要担心补给的问题。算是抢占了天时之利。唯有这地利。平原地带步兵面对骑兵压力太大,必须要抢占有利地形,稳扎稳打。老信国公殚精竭虑的想着时。只会纸上谈兵的苏长歌并没有去献策打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完全是靠着统帅指挥的能力,以及士卒的士气来打。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战前鼓舞己方士气。夜里,寒风凌冽。房间内。想到即将来临的大战,苏长歌毫无睡意,不是紧张,更不是兴奋。而是沉重。一股从未有过的沉重。战争二字,说起来很轻松,但当它真正降临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分量。数十万将士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在冰天雪地中同敌人浴血厮杀,多少人有去无回,多少人会在此战中丧命,埋骨他乡。一念至此。睡不着的苏长歌在夜色下散步。走着走着来到了军营。此时的营地内,虽然亮着火光,但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又像是静默的黑白画面,让人压抑到快要窒息,恨不得赶紧离开此地,一刻也不像多待。这时。一道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苏圣!苏圣来了!”不知是谁带的头。霎时,军营瞬间变得鲜活,一双双漆黑的眸子注视而来。他们是最普通的士卒,也是社会的最底层,大部分人所接触过的最高权贵,也不过是什长、百夫长或者武官校尉。哪里接触过圣人?而看着眼前的将士,一个个鲜活的将士,一向能言善论的苏长歌。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报以微笑。忽然,一道声音自营帐内响起。“苏圣。”“小人来自鲁地东阳城牛家村。”“旁人唤作牛大。”“若此战小人不幸身死,可否麻烦您将这封书信交给我父母。”苏长歌转头看过去,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木讷汉子,低着头不敢直视自己,神情有些紧张局促,一双手用力的攥紧书信。“自然可以。”苏长歌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下来。将士们以命相搏尚且不畏,他只是送个书信而已,又有何为难一说。“大人恩德,小人感激不尽。”听到这话,木讷汉子面露激动之色,走上前半跪着递上书信。见状,苏长歌连忙将他扶起,接过书信后环顾周围将士,说道:“此战不论成败,诸位将士保家卫国,为子孙后代舍命相搏。”“皆是我大晋万民的英雄!”“即便是拜,也应该是我拜诸位才对。”说罢。苏长歌朝众将士拱手躬拜。看到这一幕。将士们顿时受宠若惊,不敢相信圣人居然会敬拜他们这些微末小卒。但也正是这一拜,他们对这位苏圣。生出一股强烈的敬重之意。士为知己者死,他们虽然不是士,可也不愿辜负苏圣这一拜。而苏长歌在拜完后,并没有驻足停留,而是继续向前走着,将沿途那一双双注视自己的眼睛,一张张饱含风霜的面庞记在心里。此战过后,他们中可能有的人。将永远留在这个冬天。但苏长歌却不会忘了他们,他们的名字亦将刻在史书当中,被后世子孙铭记、就如此,不知不觉间。苏长歌一直从夜晚走到日出,心中的沉重却并没有消失。而在帅府门口,老信国公身披甲胄,望向迎着光走回来的苏长歌,似是在专程等他,开口道:“苏状元,这一夜感触如何?”闻言,苏长歌没有说话。其实战争这种事。在忘忧梦境中那个列国纷争的时代,他早就见过了无数次。但没有一次像此刻这般沉重。苏长歌知道这是为什么。之前不管是忘忧,还是前世网络上信息,他都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而现在,他成了亲生经历者。甚至是战争的主导者。此时,信国公见苏长歌沉默不语,缓缓出声说道。“老夫第一次统兵作战,也是像你这样,心里头好像被什么压着,麾下的每一名士卒对于老夫来说,都是手足兄弟。”“但同样,也是老夫亲手将他们送上战场,与敌人厮杀。”说到这。信国公的声音沉闷下起来。“老夫有时也想过。”“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找老夫要孩子,以泪洗面的寡妇找老夫要丈夫,八九岁的稚童找老夫要父亲,老夫该如何面对他们?”“但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后世子孙就要打!”“将士们此刻冒着严寒浴血厮杀。”“为的就是将来我大晋的儿郎,不用再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作战!”老信国公开口,声音锵锵有力。将士们为什么要打仗?为的是杀戮吗?不是!若只为杀戮,那是禽兽,是畜生,根本不配称之为人。将士们之所以要打仗,为的是击退侵略者,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再被侵略者欺压,为的是这片土地永享太平,不再承受战争之苦!听到这番话,苏长歌点了点头。其实信国公说得他都懂。但生而为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即将来临的残酷战争,他又怎么能做到轻松自然的接受?山海关内那数十万将士,他们不是冰冷的数字,更不是泥塑的木偶,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代表了一条鲜活无比的生命。一念至此。苏长歌抬头直视冉冉升起的旭日。“老国公,您的意思晚辈明白。”“晚辈虽然不希望有战争,也知道战争对谁都不好,但晚辈不怕战争!”“这一仗,乃是将士们相信未来会更好。”“愿意将天下托付于我手。”“所以不论胜败,我都一定不会辜负将士们的这番热血。”“这个天下。”“终会变得如他们期盼的那样!”苏长歌开口,语气无比笃定。他既然做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做到,这个天下一定会在他手上越来越好!听到声音。老信国公转目看向火红的朝阳。此战,为未来而战!......蛮夷营地内。当得知大晋守军出关作战后。托雷这边自然也没闲着。立即安排各个部落首领过来商讨战事,指挥军队抢占有利地形。“可汗,此地名为九曲河,河流走势蜿蜒汹涌,又地处平原,我们不妨将首战之地定在此处,到时只需用骑兵冲垮阵型。”“晋军一旦溃逃,将被河流所阻。”一名首领指着地图说道。“可如何才能逼大晋在此地开战?”托雷端详着地图,九曲河的确是个好地方,但大晋又如何会往那边去呢?要知道,首战不论是对于王庭,还是对于大晋都格外重要,一旦战败,损兵折将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军队士气。此次发动百万大军南下讨伐大晋。因为天地异象的缘故。军中的士气本来就有些低迷,首战若是再败,这场仗几乎没得打。然而,大晋那边。领军的信国公也算是老对手了。虽然统兵作战不如自己。但这一次,却像是开了窍一样,一路上稳扎稳打,对自己的引诱不为所动。更关键的是大晋少了后勤的负担,以往截断粮道的打法对大晋不起作用,这也搞的托雷极其难受,就像是面对一块顽石。“可汗请看。”“这九曲河的边上就是拒蛮城。”“到时我们只要以城中百姓作为诱饵,逼大晋来此与我们决战!”那名首领开口道。此言一出。托雷的眼中瞬间闪过精光。看着地图上距离九曲河只有数十里之遥的拒蛮城,顿时思如泉涌。“用百姓做诱饵大晋尚可能置之不理,要用,就用整座拒蛮城作为诱饵!本王就不相信,晋军会舍弃这么好的机会!”托雷开口。他对大晋这位信国公再了解不过。倘若换做是卫国公的话。可能会置之不理,一直跟自己耗下去,但信国公只要有六分可能他就敢拼一把。“晋军,这就是你们的死地!”托雷捏着拳头无比自信。虽然从地利上来说,他也占不到太多便宜,但他相信自己手下的骑兵!就大晋那群只能靠双脚前进的步兵。凭什么跟他草原铁骑比!这一战,优势在我!......几日后,晋军这边。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平原上,高处向下看去乌泱泱一片。很快,到了夜里,将士们安营扎寨,布置拒马、哨塔、壕沟等设施,又派出斥候在四周侦查,防止敌军趁着夜色偷营。而在帅营当中。信国公正和众将围着沙盘分析局势。“你们看。”信国公指着沙盘说道。“敌军这几日一直在九曲河这块行动,拒蛮城内的敌军也近乎倾巢而出。”“依老夫之见,敌军这么做,必然是想诱使我们攻打拒蛮城,而后用骑兵冲垮阵型,再借助水流,阻断我们撤退的道路。”听到分析,一旁的霍武立即说道。“那我们万不可去啊。”刚说完。就见边上霍从文大声喊道。“去!一定要去!”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齐齐看向他,眼中满是古怪之色。老帅都说了敌军是诱使我们过去,你还喊一定要去,是不是傻?说真的,假如说这话的不是信国公亲孙子,大伙估计都以为霍从文是敌军派来的奸细g。“大人说话,你小子捣什么乱。”霍武凶了一句,抬起大手,刚想给儿子最爱吃的大比兜。但立即被信国公给拦住。“你闭嘴。”信国公说罢,看向不及弱冠之龄的孙子,问道:“为何一定要去?”听到声音,霍从文挺了挺胸,瞥了眼在场众将,而后朗声喊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蛮夷想战,我大晋有何惧之!”话音落下。众将士纷纷摇头叹气。搁这说屁话呢。狭路相逢勇者胜,老子纵横沙场几十年,特么要你说?关键是你如何能保证你是勇者?而且若打仗全靠谁更悍勇,那也别管什么三七二十一,直接前进去找蛮夷决战好了。听到这话。老信国公此时也有些失望。“就这样?”本来还以为儿子不开窍,孙子有望值得培养,但没想到...答案是蒙的,解题思路全错!“当然不仅于此。”霍从文嘿嘿一笑。指着沙盘一处隐蔽之处道:“吾师有云,兵者,以正合,以奇胜。”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