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一风雅张宗子(为上周推荐加更)(1 / 1)

收藏纪 没落的沈阳道 1840 字 2022-10-10

(上周又得到小市民11、堕落唔爱MiKijsp、一株青天草陆迟归、匿名喜欢碎常三岁、karryw、A王悦、不三不乖路出寒云外、沁沁殷祭忧吖为本书的推荐,感谢您的捧场!新的一周,您龙马精神!作小诗一首,加更一章,与诸君千里共醉。二赋四十年来首著书。秋云漠漠秋雨昏,渔樵归来写乾坤。市井好说新富贵,图画爱访旧王孙。陈纸满篇埋故事,残局一枰现钩沉。扫榻以待山阴客,小斋独藏一溪云。…………分…………界…………线…………董其昌这个人,学书法的人都知道,字是真好,但人是真差,成功的推翻了字如其人的理论。“陈眉公此人身家可是甚是豪富,你如何说他高洁“老爷子双眉一挑,诘难道。“南师,您这个可是考不倒我,富贵与高洁并不冲突。”常闲也是眉毛一挑,说道:“陈眉公不是那种狂傲书生、孤狷隐士。他不满官场的倾轧,才焚弃儒冠,绝意仕进。他并非不喜富贵,只是不愿为富贵所累而已,阳山采薇直头饿死那样的隐士他是不愿意做的……““陈眉公很有生财之道,他的宝颜堂是江南最大的书铺,他总领编辑的《宝颜堂秘笈》类似百科全书,经史子集、医卜星相,无不涉及,还有各类笔记小说,清言小品,这些书因为迎合了晚明士人的喜好,让他成为晚明最成功的大书商,如此,他才能不受功名羁绊,游山玩水,惬意怡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常闲正色道:“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陈眉公周游其间而不染,犹如君子之莲,才是真洁。“老爷子哈哈一笑:“算你小子过关,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常多看书,要定要慧要静!“南师这是用《大学》来点他。常闲站起来受教,又莞尔一笑:“上天对陈眉公真的是很关照,多少人贫病交加啊,他陈眉公却是家多储粟而体又康健,无灾无病活了八十多!”“至于说懒,眉公的懒,在于听泉、试茶、集梅花、坐蒲团、山中采药、楼头玩月、调舞鹤、戏游鱼,嗯,还有下棋……”“是啊!上天何其厚爱此人!”老爷子幽幽道:“只是,上天最大的关照就是他死得及时……“陈继儒死后只有五年,崇祯就自挂东南枝,之后就是华夏近三百年暗无天日的深渊。很多时候,人不能与天争,能活的时候好好活,该死的时候安静死,才是福分。“有上天关照的,就有上天不关照的,还有上天关照一半的,看到您这幅字,我脑中跳出来的却是那个被上天关照一半的张宗子。“常闲怅然若失:“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当年陈眉公到访,张宗子六岁小童,信手指物而对,灵隽若此,为眉公引为小友,这般佳话,三百年来再无与闻了!“张宗子是常闲最为喜欢的人之一,那是天下第一等风雅之人。什么是风雅?“风”是国风,关乎饮食男女;“雅”指趣味,藏一种精神的高洁。风,一个唇齿音,气流轻轻推出;“雅”,一个平坦的元音,似门被轻轻推开,又似古人临风吟诵。风雅合在一处,指涉一种生活形态,一种物质性和精神性高度结合的生活。这种消弭了艺术与人生界限的生活,在晚明那样一个风华而又奢靡的年代,趋于登峰造极,半个世纪的盛放之后,又遭黑暗的罡风强行摧折。至此,弦断,音绝,大雅风流云散。如果要列出的一张晚明的“风雅”种子,列在第一位的,必然是是张宗子。张宗子出生绍兴世家,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这位大玩主在《陶庵梦忆》写晚明市井种种,绍兴灯景、虎丘中秋、西湖香市、杭人看月,也写上流社会的宴饮交游、古玩珍异,看他兴兴头头地说茶楼酒肆、放灯迎神、说书演戏、斗鸡养鸟,直似一幅晚明南方浮世绘。张宗子写这部回忆录时,已是穷困不堪的晚年遗民。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检讨果报,“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说的是自家身世,也是对那一瓣过早夭折的文明之花的一声叹息,是对那个精致时代留恋而惆怅的临去一瞥。他写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天镜园读书,窗外高槐深竹,一层层的绿,连书卷上的字也都透着绿意了(“幽窗开卷,字俱碧鲜”)。又说登上城外龙山看雪,“万山载雪,明月薄之”。而他32岁那年在镇江金山寺率家班演一场夜戏时,那月光则从林下漏下,“疏疏如残雪”。他写的去南京找闵老子斗茶的故事,写与朱楚生等一干文艺青年坐船去定香桥看红叶的故事,写陈洪绶在西湖岳庙夜追一个女子的故事,笔墨热闹如同小说。他写交游的同时代女子,笔端更见情意,说朱楚生,色不甚美,“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说王月生,长得如出水红菱,又性情寒淡,与某公子同寝食半月不吐一言,某日口动,也只“家去”二字;写秦淮河房,则是“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非真风雅者不能有此文笔。1632年冬,张宗子往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世上自许风雅者多矣,谁人有此痴绝?老爷子慢悠悠的站起,走到一丛茶花边,想伸手摘一片叶子,又垂了回来。“张宗子跟曹雪芹有相似之处,但悲剧色彩又远过曹雪芹……““文以载道,不深尝世间味,如何能有出世之念想?”常闲喃喃说道:“不但是隐士,就是那些和尚、道士,自幼出家者,也很少能有修成正果的,必得红尘历遍,方能脱证悟。““五十岁前繁华历尽,五十岁后清苦如老僧,这才写得出既简约又丰瞻,既深情又洒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如此,不朽之作的产生也是有其气运的,似乎早已存在,只等待合适的人把它写出来罢了……“师徒二人相顾而叹,一时之间都没了谈兴。良久。“听你说,现在好好的工作不干了,跑去玩古玩搞收藏“老爷子神情冷峻:“说吧,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说来有点长。咱爷儿俩走两圈,我细细跟您讲讲我的想法。“常闲伸手将老爷子搀起来,缓缓的向花径中走去。照说常闲第一怕的还真不是他父亲,而是旁边这位老头,这一关迟早要过。“最早的起因,是去年上海博物馆花了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来《淳化阁帖》的第四、六、七、八卷。”“国内一片欢腾。”“子曰,十世之仇,犹可报也。”“我搞不懂,一出一进,被强盗伤害两遍,这不是应该悲哀吗不是应该愤怒吗不是应该知耻而后勇吗“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