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名角与扇面(1 / 1)

收藏纪 没落的沈阳道 2612 字 2022-10-14

(“三六年开幕是当时的津门市长张自忠将军为戏院剪彩,马连良先生主持。当时我们家老爷子就在那儿了。“男子看得出是真正的戏迷,“爷们,听过相声卖站票吗当时那人头乌泱乌泱的,是真的卖站票啊!““当时马先生和姜妙香、李洪福、刘连荣、茹富蕙等名家合作,首场揭幕演出了《群英会》和《借东风》,后面马连良还加演《跳加官》。”“知道吗?马先生一生就演出过这一场《跳加官》啊!搁现在,别说站票,挂票也要去啊!“他一脸神往:“我是没这福分啰,也就我们家老爷子,打三六年开始他就在那儿,一直到退休,哪场好戏也没落下,哪个角都熟……“常闲也不搭话,笑吟吟的听着,他特别喜欢听这样的故事,这也是一种传承。“你小子运道好,他孙子我儿子眼看着要结婚,被这婚房给难住了,本来想等着房价能落点儿吧,没想到它反倒涨得邪乎……“男子的声音中透着无奈和落寞:“这些东西都是老爷子当年陪笑脸求来的,本来是打死也不会卖的,但谁让做老子的没本事呢!“老津门人有这毛病,儿子结婚,老子得给备上房子,要不然就会被人嘲笑老子没本事。可这一个月一千多收入的老子在长着翅膀的钢筋水泥面前,能有多大的本事呢?他蹭的站起来,把传达室锁上:“你帮我看着点,二十分钟,我把家里的都拿来,你先看看!“二十分钟之后,他抱着厚实的一卷过来。用牛皮纸细细的包着,很是用心。常闲看着眼前这一堆,数数足足有二十七幅,不用细看,从灵觉感应都是真迹。有书有画,可能和职业关系,几乎都是扇面,主要是团扇和折扇……说起扇子,这又有的说头。我们普通人吧,自然是逮着什么就是什么,实在没有,撩起衣衫也能扇呼两下子。但有身份的人,可就不一样了。有权的人,一块泥巴都要显示等级,有钱的人,喝口水都要体现身份。扇子作为重要饰物,当然不能随便。随什么东西都要有往祖坟上刨的精神,最初的扇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现如今印第安土人,人就下身披着树叶,头上戴着羽毛。我们的古人大抵也如此,尤其是华丽的羽毛,可代表着猎物和财富。所以古代有身份的人,就用羽毛并列成扇子。现在在戏剧舞台,人可以看到帝王的仪仗,后面是团团的用羽毛做的宝扇,其实那就是一种炫富。汉朝的时候羽扇流行,当然最好的羽毛,肯定是在贵族手里。诸葛亮羽扇纶巾,这个形象已经千古。他手上拿的绝对不是一把普通的羽毛扇,至少是当时最好的羽毛,最洁白的羽毛,配着华贵的装饰。男人用羽扇,女人呢?用丝绸的团扇。在汉朝的后宫,就流行像月亮一样的团扇。班婕妤是这样写的:“皎洁如霜雪,团圆似明月”。这扇子,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做美人的道具。遮住半边脸,产生了审美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扇子,因为不好洗涤,往往只能够用一个夏天,第二年就等着再做新的吧。于是美丽的扇子就变成了怨妇或者文人的牢骚,扇子就是等待用完了被抛弃的。折扇的出现比团扇晚,据说是朝鲜传过来的。但有人引经据典,说中国人哪里就没有折扇?咱们这么聪明还需要从朝鲜传过来吗?至少在晋朝就有了叠扇。也是,想一想原理,折叠折叠,这就和折扇差不离了。但宋朝的苏东坡确实是说,朝鲜喜欢做一种折扇,展开广尺,合上来两指许。不管信不信吧,折扇的盛行是在明朝,由皇帝开始主导。永乐皇帝他在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大的折扇,哧溜就把上面打开,还经常在上面吟诗作赋,分发给大臣。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乎江南四大才子,人人都是折扇的形象代言人。民间呢?一家人共一条裤子,还用昂贵的丝绸、绢、名家书画做扇子?想什么呢?他们搞出了蒲扇,就是那种长在棕榈树上的叶子,晒干枯萎之后,竟然可以招风!风大不说,就这么一片叶子,还可以用好多年。不得不说,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是由屁股决定的。想象一下,美人用团扇摆出半遮面的造型自然是美的,要是换成蒲扇呢?想想济公,想想江南七怪“妙手书生”手里的家伙,相当惊悚。梅兰芳先生抡着大蒲扇唱贵妃醉酒,那不像话。同样,要是士相公卿将扇子像蒲扇一般,呼呼的使得跟风车一样,好吧,朝堂上站的两排牛二。另一边,草民拿把折扇也使不上劲,牛屁股上有蚊子,“啪”一家伙扇过去,蚊子与扇骨齐飞,牛粪共图画一色……阶级的差距,就是羽扇团扇折扇和蒲扇的差别。一边是瓷,一边是瓦。一边是丝,一边是草。差异实在有点大,所以在古代,不同阶层对“民”的解释不同,民到底是只是有产阶级,还是覆盖了无产阶级?当然,您非得说现在也是如此,我也没法反驳。好吧,老收不住嘴,又扯远了。眼前的一堆扇面,几乎云集了民国的京剧名家。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都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联笔之作,像马连良和尚小云的书画合璧就非常精彩。足以做一个以京剧为主题的小型展览。当年这些个京剧名家不同于现今的明星,各个都是文武兼备,内外兼修,在书画上都有不俗的造诣。以四大名旦为例。梅兰芳曾师从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等大家。他在抗战时期曾蓄须铭志,以卖画为生计。他的书法虽没有他的画出名,但他的字清新隽秀,小楷尤精。其小楷风格来源于《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小楷,并伴有唐人写经笔意,不能说卓然成家,但绝对是登堂入室。程派唱腔虽幽咽委婉,但程观秋性格则是十分刚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世人所景仰。观其书法,亦是字迹刚健,一丝不苟,蕴含着静静的书卷气。尚小云得到陈师曾的指导,擅长画花卉,也长于书法。荀慧生是吴昌硕的弟子,吴昌硕本来就喜欢京戏,对他悉心教导,画风素雅,山水犹为高妙。但现在常闲有些为难,主要是这个门类有点偏,在目前市场上不是主流,他又是个二把刀,对价位有些拿不准。再说,虽然这些名角的水平都不低,但到底还是“字以人传“的路数,名气不一样,价格自然有异,同样是四大名旦,梅兰芳的画和尚小云的画价格肯定不一样。终于,常闲抬起头:“大哥,您之前到沈阳道看过没““看过……“男子气呼呼的道:“你们是干这个的,我也不瞒你,当时我找了一个姓曹的,吭哧了半天,他才给了六万块钱,还说是因为成了系列,要按单张的话,也就是四五万块钱!这够干嘛的“姓曹的古韵山房曹掌柜常闲心里一乐,这位是东北来的活LF啊!借曹掌柜的眼,这批东西市场价应该是三十万左右。好人一生平安!“实话跟您说,这个价在沈阳道不算低了,有的地方估计还给不了这个数……“常闲看着男子的目光一点点暗淡,他肯定也不止问了曹掌柜,搞不好常闲一语成谶,曹掌柜那六万就是最高的价码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路东西要看运气,要是在普通人那里,价格就是这样,但要是碰到了喜欢京剧的,价格肯定就要高,对吧““不错啊,就是这个理儿!“男子一拍大腿。“问题是这要那人既喜欢京剧,又要有钱,还要喜欢收藏,这个一时半会儿可是找不着……“常闲看着这个为了儿子婚房不得不割肉的男人,心中一软,说道:“这样吧,大哥,我也不跟您磨叽,您就说您儿子的婚房还短多少钱咱想法子给他凑凑!““唉!“男子叹了口气:“我给您数数,他们不愿意呆杨村,要去市里。也成,毕竟市里工作方便。他们看上了小西关那里的一偏单,九十平米吧。““嚯!去年冬天才一千八,今年到两千五了,这就是二十二万了,就算付三成首付加上手续费也要八万。““装修家具电器啥的,十万还打不住,还要彩礼、三金、酒席……“男子掰着手指,眉头皱得像个“川”字,“现在东拼西凑的,不说全款,就算是付首付,也还差了十万!“常闲沉吟一阵:“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就出十万收了,行不行不过您得帮我一个忙……”“您帮我想想,这附近有哪些人家旧东西多再有,听说袁世凯家的二爷就葬在杨村,我想去看看……“是的,袁寒云就葬在杨村。常闲今天来杨村的主要目的,就是过来看看这位牟端明口中的“奇人”。那天之后,他对这位皇次子充满好奇。两人交割完毕。“大哥,改天再过来跟您聊天啊,回见了您呢!“常闲一甩喇叭,三轮走出风骚的走位。解决了大事的男子乐了,道:“好,好!爷们,改天我把家里的夜壶拿来,让您也帮我觉尝味道,用您的家传医学给我诊断诊断。““哈哈!到时候让您的大孙子尝去吧!“常闲挥挥右手,过不多时,黄色大发沿着与运河相背的方向而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