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如此照顾学生,学生怎会有此念头。”李逍恭敬的接过荀列子递来茶汤。随着李逍多次和荀列子接触,也慢慢熟络,没有先前那般拘谨了。“嗯,没有就好。”荀列子端起茶杯,道:“尝尝,这是老夫上次去昆仑极地所采摘的太虚青茶,就剩下这一壶了。”他小酌一口,随后接着说道:“虽然文鼓只响了六响,但这九层列子阁的藏书,你随意去看。”“谢先生赐茶。”李逍双手捧起茶杯,抿了一口。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香味充盈自身,一股柔绵的暖意融汇全身,令人通体舒畅。仅仅是这一口,李逍便感觉身体受到了滋养。最神奇的是,自己体内的‘大日还阳丹’散发的燥热,竟一时间被调和了一些,显得温和。“养身虽然是武道一品,可养身境可是无止境的。”荀列子笑着开口道:“这茶对你身体大有裨益,多喝一些,有莫大的好处。”闻言,李逍瞬间明白,这是荀列子正在指点自己武道的一些知识,令他醍醐灌顶。先前,李逍也在想着,自己虽然突破至养身境,那么以后是不是就不用注重养身这么一个境界。听荀列子这么一说,他明白了。身体如玉,只会越养越好。哪怕是突破了养身境,但这依旧是可以提升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身体便是地基。地基越稳当,才能在地基之上,一层一层添砖加瓦。念及至此,李逍不由得多喝了几杯茶。与荀列子一同,赏着风景,甚是惬意。“先生,学生有一事不解。”“儒阁为何天下学子向往之?”聊着聊着,李逍便把心中的一些疑问说了出来。“李逍,你是想问,这天下有朝廷,为什么儒阁不受影响?”荀列子一语道破。李逍只好点了点头,心说荀列子当真厉害,自己想什么都瞒不过他。这点李逍也是奇怪所以问了出来。他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很多事情想不通。按照道理,儒阁等于是变相的控制了天下的读书人。令天下读书人向往,朝廷应该忌惮才是。就跟玄门道宗一样,影响到了王朝的地位,十年前便被皇上派出大军打压。如今,玄门道宗的地位岌岌可危,已经没有往日的影响力了。“天下王朝更替,可儒阁却永远屹立,你知道为什么吗?”荀列子出声,直接反问。“学生不知。”李逍摇头道:“求先生解惑。”荀列子放下茶杯,看向李逍,解释道:“儒道秉承教化世人的理念,传理化人,王朝本就是承载着儒道归统天下秩序的任务,只是时间久了,世人忘记罢了。”如此一说,李逍有些似懂非懂了。九州大陆,万物初始,茹毛饮血,妖人混居,纷争不断。儒道第一代圣人,孔子秉承天命而现。推崇“人道大伦”,推衍“爱与敬”,以礼化人,传颂“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等思想。提倡教化和仁政,重建礼乐秩序,国家、王朝孕育而生。国家和王朝,只不过是儒道的载体,行礼之事。只不过日子太久了,大家渐渐忘记了此事。荀列子接着说道:“圣人孔子归逝,留下儒道十阁,便是以天下为己任,行监督之责。”“无论天下王朝如何鼎盛,如何分裂,儒阁都会屹立不倒,传承不变。”“儒阁,不属于任何势力,只会将思想代代传承下去,儒道之火,薪火相传。”“因此,历朝历代的朝廷都不会去干涉儒阁,当然也有皇帝曾想过取代儒阁,当然下场十分凄凉。”荀列子耐心的解惑,将儒阁为何存在说得透彻。李逍听得无比认真,心中有些明白了。儒阁的存在,便是让儒道薪火相传,不会失去传承。秉承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天下,是真正的天下芸芸众生!见李逍时而点头,时而沉思。这深思神情落入荀列子眼中,他觉得此子心性可佳,也不枉自己有意栽培他。儒阁需要传承,更需要这样的人去传承。只可惜,李逍心中有仇恨、郁结。在仇恨未解之前,容易走偏道路,比如....以武证道。于是,荀列子接着解释道:“千年前,曾经有一国皇帝,想要取儒阁而代之,想要取缔儒阁,随即国运大跌,二世而亡。”“同理,若是想对儒者出手,便会气运受损。”“李逍,你要知道,读书人秉承天地之理,有浩然正气!”“儒者虽然不像武者有对敌能力,但一般人不敢对儒者不利,否则便会气运大损。”荀列子刻意一说。李逍便明白这是先生在开导他,告诉他儒道的好处。上次也提过一嘴,让他保持求学之心,儒道才是自己该走的道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李逍脑海中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李逍上辈子是文科高材生,学的古汉语文学,涉猎甚广。这句话出自《尚书》,乃是儒学乃至华夏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大概意思是:人心变化莫测,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最后使人心与道心和合,执中而行。不过,李逍还是不懂。什么是道,儒道和道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但此言在心中呈现,又被大儒点拨,觉得通悟了些许。“谢先生解惑。”李逍赶忙拱手。荀列子对他的帮助太多了,李逍都觉得有些无以回报。荀列子微微颔首,道:“若是其他人能敲响文鼓六响以上,老夫定会直接收弟子。”“不过你我二人,已经有约定在先,便按照先前的约定。”“等你科举结束,搬出侯府,此事再提。”话毕,荀列子起身,“这五日,你便安心在列子阁读书。”李逍起身恭送,又谢了一番,只见荀列子一挥衣袍,如上次一般,整个人消失不见。荀列子走后,李逍环顾四周,心中甚是欢喜。如此多的书籍,五日过去,自己对科举的把握又多了几分。更重要的是。脑海中那薄如蝉翼的雾霾,足以驱除殆尽!念及至此,李逍起身挑选书籍。随后缓缓坐下,进入忘我的读书状态之中。 , )
第四十章 何为儒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