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顿感压力(1 / 1)

战长安 楚弘老爹 1482 字 2022-10-24

(林十三用力甩了甩长刀上的血迹,坏笑着随手将那片柔软的人皮地图塞进了自己的怀里。他四下观瞧片刻,残尸断臂散落一地,浓郁的血腥味很快就会吸引来成群的野狗秃鹫,大雪封盖了它们觅食的机会,想来都已饥肠辘辘了吧。林十三仰天长啸一声,声音激越绵长,瞬时远处的枯林中传来杂乱的犬吠之声。数十条黑影在雪地里向暗湖飞速奔来,几点飞影也在阳光下相继出现……褚弘坐在书房内,看着窗外正自含苞待放的梅花。一只手机械的轻摇着白鹅羽扇,一只手不断的摩挲着那方碧玉印纽。唐皇在朝殿上的话语又一次在耳边响起:诸臣俱为国之栋梁,子嗣宗府之事俱为国事,温太傅之子与逍遥王之案情,着由三司主理。鉴于大理寺卿耿正临时致仕,其追查审理之责,俱由刑部大理评事签书判官褚弘代为,御史台御使大夫宫郎负责监管上报。特事特办,不拘泥于往常条理,速判速断。“速判速断!……”褚弘停住手里的动作,反复低声念叨着这句圣言。“不知是要判谁?也不知是要断出个什么样的结果,才能让唐皇满意,这满朝的文武百官可俱都在冷眼观瞧。”想到此处,褚弘竟忍不住轻叹一声。忽然,身后传来房门开动的声音,一个清扬婉约的女声幽幽传来:“褚少公,难道也有费解之事?”褚弘随手将自己把玩的碧玉印纽,悄悄塞入衣袖,此番动作任谁从身后都难以发现。他羽扇轻摆一个回身下拜:“褚弘见过青瑶公主。”“少公不必多礼!”竹帘晃动,一位宫髻高耸的盛装女子缓步走了进来,一身华服衬着她的绝世容颜,冷峻中有股不可一世的傲气。她身后紧紧跟着一位身背长刀的红衣女子,正是前几日与褚弘在街头见面的宇文晴儿。晴儿的身旁,站着一脸愁容的管家富贵。他仓促不安的偷瞄了一眼青瑶公主,又无可奈何的看了一眼晴儿,最后才一脸苦笑的看向褚弘。褚弘心下瞬时明白,并未责备富贵疏于通报的失职,而是笑着对他摆了摆手,吩咐道:“快去给青瑶公主备茶,别忘了把我亲手烹制的人参干片拿来。”富贵如获重负,匆忙转身离去。青瑶公主走近褚弘,俊俏的美目眨动了两下,随手向他递来一封已开启的锦缎奏折:“耿正刚致仕,大理寺少卿钱德禄,就急不可耐的向皇兄上了一道奏折。”“哦?忠心社稷,急国家之所急,也算用心良苦吧……”褚弘边接过奏折,边微笑着回道。还没等他话语说完,身后的宇文晴儿就截口嘲讽地说道:“怕是真的如褚少公所言用心良苦吧!投机钻营之辈,还真以为大理寺卿之职,是他‘钱马屁’能当的?”“钱马屁?”褚弘一愣,先微笑着看了眼青瑶公主,才把目光投向宇文晴儿。“对呀!坊间皆传,钱德禄除了拍马屁啥也不会,所以大家都管他叫‘钱马屁’。这你都不知道?”宇文晴儿嬉笑着径自往前走了两步,一转身,大咧咧的坐在褚弘的书案前。“还有就是,人家‘钱马屁’都知道在皇上面前歌功拍马,道一声问候感谢。你说你褚少公,我们青瑶公主为了你茶不思、寝难安,还一大早,就去唐皇那里给你拜取奏折,就怕你侦案时有用,你可倒好,一句知疼知热的暖心话都没有。还有前两日提醒少公……”“多嘴!”青瑶公主轻声低斥,打断晴儿的责难。冰寒的俏面之上,霎时闪过一丝红晕,随即又冰寒如初。只有那对泛着雾气的剪水深眸,紧紧地盯视着褚弘。褚弘连忙将羽扇放于臂弯,深深的一个稽首:“下官褚弘,感谢青瑶公主的帮扶,褚弘此生……”忽然,他的话语顿住,脑海中飞速旋转,想尽快找出一个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感谢。殊不知,思维缜密、满腹经纶的褚弘,他愈是谨慎,愈会犯错。越是唯恐哪句话说错唐突了公主,越会笨嘴拙舌说出不合时宜的词语。而这一词语,也绝对早已被青瑶公主的双耳所捕捉到,要不然旁侧的宇文晴儿也不会掩嘴轻轻嗤笑不止:“怎么?褚少公此生想要如何?青瑶公主可是在等着呢,嘻嘻……”这样一来,褚弘反而臊了一个满脸通红。他心中也正自纳闷,为何自己的一点灵台清明,却在面对青瑶公主的时候会忽然变得痴木呆笨。“砰,砰……”恰在此时,房门外传来富贵上茶的声音:“少公大人,雀舌已经烹煮妥当,老奴现在就端进来吗?”“好,端进来吧!”褚弘借机掩藏住自己的窘迫,转身为青瑶公主推来一把圈椅。青瑶公主眨了眨双眼,面色如常的轻身坐下,抬头看着垂首进来的富贵,将一套洁白的茶具摆在书案之上,忽然叹声问道:“这副茶具,可是窦威所留?”刚刚坐下的褚弘面上一怔,犹豫的点了点头。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沉默,整个书房内,只有富贵轻轻斟茶的水流之声。良久过后,青瑶公主微叹一声,伸玉腕径自端起一盏清茶,幽幽的说道:“窦将军少年英武、品爱独具,若非本宫人微言轻,他也不会受皇姑之乱的株连。此时,恐怕正是陪少公饮茶谈诗的大好时候吧……”“公主自责了,天命如此、圣谕难违,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果吧。”褚弘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示意公主可以在茶盏内加入一片干参。青瑶公主摇了摇头,只是浅抿了一口茶水,指着锦缎奏折说道:“钱德禄虽善于拍马逢迎,但所报呈文却也文笔清晰,少公大人不妨先审阅一番。”褚弘打开奏折,不禁心中暗道:这哪里是什么案情分析,分明是对逍遥王李湛的歌功,和太傅温素知权倾一时的描述。逍遥王李湛军功显赫,曾三次带兵击退吐蕃的进犯,两次对战突厥铁骑,还曾在一次平叛中为皇上挡过一箭。如此人物,就连唐皇也不敢轻易开口说审就审呀,更何况自己还只是一个签书判官。再回头看太傅温素知,出身关陇世家,为初唐宰相、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亲外孙。当今皇上的幼年帝师,为大唐朝廷的第一辅佐大臣,掌管国之礼法的拟定和颁布,是整个大唐的政治负责人。最为关键的是,温素知有门生徒弟不下百人,而就是这百名弟子,几乎渗透在了大唐的整个官僚体系之内。就是这样两人,于大唐举足轻重的两人,竟发生了不共戴天的杀子之仇,而且还是独子。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