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就恩大字都不识,对这些自热不懂,他关心道:“是大掌盘让他来的吗?让他来干什么?真当账房吗?”
他眼神有些警惕,南山这片盐井铁矿可是香饽饽,原本这盐井矿山在万历年间还属于公家,天启年间让安家买了去。
此时矿山开采流程,与后世相差不多,无论是商人定税执照,还是官府招商承督办,都必须是要先确认炉首总甲的资质,然后每十人立小甲,填写好个人信息,审核通过后,最后才会给帖执照,这样才能合法运营。
并且这采矿是有矿井冶炉是有数额的,限制规模,不许违背加增,若是给巡司抓到,则会治罪炉首总甲。
同时有照票限制开采时间,到期后,就必须关停。
当然这一些都是《大明律》上的说法,实际运作起来千差万别,明中期基本已经没人遵循,要不然哪里会有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的矿工。
崇祯年世道大坏,主要这时采矿业恶劣,矿山聚集的多是好勇斗狠之徒,其中不乏一些流贼土寇,动不动就带着矿徒“倡乱”,各地官府、大户都是害怕。
所以安家将这盐铁生意,分润了大部分给了沔县缙绅,其中得利最大的便是曹家。
曹家也觉得世道太乱,想要正常生产肯定不行,于是让曺二出面,选了当时还在石顶原盘踞的武诸葛,以及女朗山盘踞的张壮根等,狼狈为奸,占山为寨,形成了如今的官匪局面。
当时依据各自实力,定了座次,曺二带了些家丁,再是拉了一帮城中三教九流的青皮无赖,成了龙门匪的二当家,主管的是盐井提炼,及铁矿开采、冶炼。
盐铁炼成之后,便都是会输送到沔县,或是府城的商帮。
封建乱世,盐铁无疑属于军火生意,在盐价最为低廉的时候,当然是昏君万历时代,那时盐巴市卖的价格,江浙每斤不过白银三厘,两广每斤白银四厘。
福建等地的精盐最为便宜,一斗盐十六斤,最高的时候银四厘,便宜时才二厘。
至于现在盐价早都是飙到了白银二分三厘,而且很有可是是粗的岩石盐或者是盐渣砖,这个价格的空间利润,至少已经是三、五十倍往上的暴利了。
而钢铁价格也是离谱,崇祯十一年左右南直隶苏钢一斤要五两三钱左右,眼下的估计至少六两起步,一两银子,以粮食折算,合后世700元人民币,所以一斤苏钢差不多得4200块,这算不算是离了个大谱?当然这样换算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是不够准确的。
可想想,一斤铁连一把刀都做不了,对于穷人来说,就是想要“宁有种乎”,或许都种不起来,因为没个铁器。
曺二心里想着最近铁料需求极多,估计能赚个好价钱,听着施就恩的问话,就大概地将今日李佑的表现讲了一番。
“嗯?这人是不是个招摇撞骗的卖卜的术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