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方面的深入谈心,韩坤才发现工作多年的职工手里还是有钱的。金州厂的职工还算存了点钱,没有将工资全部花掉。
说实话,也是最近十几年由于物资的短缺,还有相关票证的使用,增加了职工消费支出的难度。
现在,除了刚上班的小年轻,一般超过三十岁的职工,家庭保有存款在500以上,多的也达到了五六千。
这些钱要是拿出来盖房,将会有不小的家庭受益。
就比如韩坤,九年的部队生涯,存款也达到了3900左右。有这样的一个基础存款,也跟这几年的消费支出有关。
从六十年代开始,物价涨幅并不大,大家的工资看级别。按照成年人的口粮来算,一般每月的支出也就10元左右。
如果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的话,是可以存下相当一笔钱的。
了解了职工的基本情况后,韩坤很快便有了大概的思路。方案中做了两套计划,其中一套计划是集资房。
而集资房也根据面积做了三个户型,一种是89平方的三居室,另一种是69平方的两居室,附加一卫一厨一厅。
剩下的一种房型则是50平的两居室,附加一厨一卫。
这三种房型的初步定型,也是充分考虑了职工的存款而决定的。
按照目前金州厂的情况,除掉用地成本,住房的建设成本每平米不超过80元。住房建设的土地由金州厂来负责,个人承担也只是建设的成本。
韩坤的方案是89平的户型按照120元/平方米核算,69平的户型按照110元/平方米核算,50平的户型按照100元/平方米核算。
而实际的住房建设成本只有68元,按照个人承担一半的原则,89平的住房金州厂要承担8元/平方米,69平的住房则承担13元/平方米,50平方的住房则承担18元/平方米。
相应的面积越大,个人承担的比例会越大。
这也是韩坤想到的办法,厂里尽可能的为低收入群体承担更多的比例。而收入过高的人群,金州厂则少承担一部分。
这样算下来原本能建一套房子的钱,瞬间可以增加到8.5套,最少可增加到6.72套。
不过,目前的数据也只是理论计算值,实际的情况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影响也不会太大。
只要这套方案能顺利通过厂领导的审核,韩坤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操作,至少每年解决的住房会翻6倍不止。
每年受益36个家庭,最多可增加到306个家庭,最少可增加到242个家庭,这将是量变到质变的成果。
如果能长此以往将这套方案实施下去,将是一份不小的成绩,必然也会受到全厂职工真真的感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