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小步快走
部里对韩坤工作上的肯定,以及改革方面的高度重视,无疑加强了水益海对韩坤能力的深度认可。
先前水益海仅仅是因为想借韩坤的事迹,向上面传达对改革的重视。这才有了当时的谈话,将韩坤调职到了综合科,具体负责三产创收的事情。
要是有所成,既解决了三产效益创收的问题,同时也将金州厂改革的一面彻底展现到了部里。要是最终不能成事,也可以将此事塑造改革中的困境。
如此做法,可谓一举两得,旱涝保收!不过,水益海还是希望能成事的,毕竟关系到他的前程。
只是商业街的推进速度太慢了,一直到六月份才正式营业。而要想达到预期中的展示效果,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短则四五年,长则上不封顶。
事实也是如此,受限于资金的问题,韩坤就是按照五年的时间来做方案的。
相关的方案上报之后,水益海自然也知晓了商业街的具体进程。短时间内看不到想要展示的效果,随即也就将这事放在了一边!
部里能不能看到厂里的动作,还不是要看水益海如何回报嘛!
至于现阶段创造的那点收益,水益海也不是很重视。毕竟只有六家商铺在运营,产生的效益还是很有限。
等每月还清信用社本息之后,留存下来的利润还是有点少了。如果想继续用留存的利润再次投资,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产生效益如此长久,水益海也没了继续关注的心思,彻底将创收的事情交给了吴国斌来处理。
当然,这也是吴国斌职责所在。身为总务处具体责任人,三产的事情由吴国斌跟踪,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而他作为厂里的书记,负责督促解决问题即可。
本来三产创收的事情也就这样了,韩坤也逐步在水益海的视线之中消失。只是部里再次提起韩坤,就由不得水益海忽视这个问题了。
关于三产改革的事情上报后,确实得到了部里的支持。只是要四五年才能见到具体的效果,水益海或许等得起,部里不一定等得起。
任何试点,部里都想要尽快得到反馈,而后向下推行下去。只有推行下去,部里才能减少对各国营厂的资金投入,尤其在民生方面。
水益海站在金州厂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不会知道部里的急切,而反应到后勤事务方面就显得比较沉稳、不激进。
说实话,水益海这么多年一直专注于总厂的上传下达,很多时候忽略了对后勤诸事的过问,基本上都是交给吴国斌处理。
偶尔需要水益海站台的时候,他才会站出来给与吴国斌更多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