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小步快走(2 / 2)

就商业街的事情而言,先不说韩坤有没有这个能力,光这份别出心裁的制度设计,就让人刮目相看。

思虑之际,也在考虑接下来的事情该如何推进。

韩坤进厂也才一年多的时间,要是听从了周司的意见,给与韩坤更高的事权,万一迎来厂内外的一致针对,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少年得志,遭人嫉恨不说,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水益海有那么点利益驱动的成分在,但也不是那种喜欢坑人的领导,尤其在他需要进步的时候。

可要是按部就班,又显得不重视周司的提点。可以说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一时有点犹豫不决。

正在权衡得失的时候,吴国斌敲门来到了办公室。

看着得力的下属赶过来,水益海也想了解韩坤的具体情况,以便早下决断,说道:“老吴,调到综合科的那个韩坤最近怎么样了!”

日理万机的水益海经常为了总厂的事情忙里忙外,又是跑化工部,又是跑考察,经常在外面奔波。

在厂里的时候又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很少去关注商业街的具体进展。简单点说,也是韩坤这个级别还没到水益海的眼里。

要不是因为住房改革的事情,韩坤也不可能引来部里的考察,更不可能得到部里“先进个人代表”的表彰。

后来商业街的事情陆续推进,水益海考虑到部里改革的共识,随即就此事做了简短的汇报。没想到一系列的事情让部里看到了韩坤闪光点,这才有了周司的重点推荐。

甭管是不是年轻,重点是要敢于做事,敢为天下先。决不能畏首畏尾,尤其现在这个改革的风口。

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人习惯了计划,确少了变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办法。韩坤没经历过计划,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吴国斌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有点疑惑水益海的意图,说道:“水书记,小韩做的还不错。商业街已经正式运营了,6月和7月的效益还算不错,有望在年底达到2万的收益!”

“等年底的项目陆续上马后,明年效益应该能超过10万的纯利润。”

额外的收入确实能解决厂里的一部分困境,等四五年之后综合科产业集群中心全部落实下去,那时候的收益只多不少。

水益海去过商业街,只是不了解实情,很是赞赏,说道:“有效果就行。”

“刚才部里周司来了个电话,给小韩申报的‘先进个人代表’已经下来了,过几天就会有文件下来。”

“我思来想去,还是要加快三产的进步。”

吴国斌也想加快,问题是厂里没钱,根本没办法具体落实。想要加快一部,除非大额贷款,才有可能短时间内完成水益海的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