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而在红卫镇的宋季山一家人也是如此,收到了宋运萍寄过去的信件,其中就有韩宥真的婴儿照。
春节过后,各项工作陆续开始推进,韩坤也是拿着1981年度1月份的财务数据找到了吴国斌的办公室。
1980年度的财务数据吴国斌已经看过了,数据十分完美,不仅完成了1980年度的预期目标,还创造了有史以来的高效益。
为此,吴国比还付出了一张彩色电视机票,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吴国斌看着一月份完成的销售数据,由衷的开心,说道:“小韩,你做的很好,确实没有辜负水书记的支持。”
销售数据向好,韩坤心情也很舒畅,说道:“要不是有两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我也做不出这么好的成绩。”
对于韩坤的回答,吴国斌表现的很满意,说道:“小韩,谦虚是好事,也希望你能继续保持下去!”
“对了,还有件事要跟你讲一下。最近厂里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三产这块我可能没有精力去管。”
“过段时间我的工作也会有变动,三产的事情你上点心。”
1981年外部形势大好,随即部里有了技术升级的计划。针对若干部属化工厂进行了挑选,最后选到了中原厂和金州厂。
趁着千载难逢的机会,部里准备更换老旧设备,增加化工厂的产能。
只是设备的更换与升级,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仅要求技术方面提供可靠的升级方案,还要后勤方面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后勤方面,厂里要妥善安置施工的冶金工程兵,还要完成相应的物资调配,工作量属实很大。
而技术方面,要选用进口的设备型号,还要论证进口设备的通用性。这块工作水益海完全插不上手,只能把具体的工作交到了刘总工的手里。
而刘总工这边又跟费厂长走的很近,弄得水益海相当的被动。
通过技改,刘总工和费厂长掌握了相当大的话语权,水益海自然不放心。正好趁着主管后勤的副厂长调职,水益海力推吴国斌上位。
也是避免厂区技术改造升级阶段,刘总工和费厂长将事权全部抓到手里。
毕竟技术升级不是几个月的就能完成的,按照选型、考察、论证等等流程,粗略算下来要至少要两年的时间。
而这两年的时间,涉及到整个厂的改造升级,无形中就会弱化水益海的事权,同时又会增强刘总工和费厂长的事权。
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除非你能在技术改进的时候有一定的参与度。只是水益海对技术不懂,参与度很有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