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暗流涌动
1981年的技改是部里敲定的重点项目,也是厂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不仅涉及到生产设备主机的更新换代,还关系着金州化工的产能问题。
设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主机选用的型号和品牌,尤其是新主机要跟现有的设备配套,以便充分发挥老旧设备的作用。
同时,选用的新型设备主机还要进行相关的技术论证,争取完全符合金州化工现有的升级需求。
当然,世界上一流主机的技术参数还需要技术团队和设备团队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论证的任务。
在产能方面则表现为增产,由原本12万吨的乙烯产能,要在新的技改方案中达到20万吨的指标。
这样的一个指标,就意味着新设备主机的生产效率要增加不少。毕竟8万吨的生产产能跨度,提升了原有产能的三分之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如此重要的技改任务,根本不容许厂领导有所怠慢,必须要恪尽职守,争取早一天落地实施。
由此,以水益海为首的金州厂领导迅速成立了相关的技改小组,为后续主机的引进做着前期的筹备工作。
经厂领导上会讨论之后做出了新的决定,水益海任技改小组的组长,刘总工和费厂长任技改小组的副组长,其它成员为各主管领导以及各处室的相关工作人员。
相关人员有后勤组、技术组、设备组、基建组、外联组等等部门。
显然,水益海是想承担技改任务的。只是这几年水益海一直做着上传下达的工作,忽略了技术上的提升,以至于技改的时候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说点不客气的话,水益海虽然常年跟生产设备打交道,但是真的不熟悉国外设备的具体情况。甚至于刘总工随便选用一款进口的主机设备,水益海都不晓得是不是符合要求。
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弄的水益海相当的被动。想发表一点意见吧,又说不到点上,不提点意见吧,又显得没有任何话语权。
而且,后续筹备的工作中水益海还需要经常跑部委,必然无法时时关注技改的工作,只能寄希望于吴国斌。
由吴国斌出任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以便更多的了解技改的筹备工作。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提名,迅速引发了其它厂领导对总务处的觊觎。其中以费厂长最为热心,还没等吴国斌的任命下达就迅速提出了总务处处长的人选。
技改之前,总务处一直被水益海掌握,其它厂领导根本没插手的机会。现在因为技改的原因,费厂长和刘总工的话语权瞬间增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