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三产重组(2 / 2)

而产业集群中心的意见并不是很大,毕竟是韩坤亲手建起来的,对于韩坤的决定更多的是支持。

况且,产业集群中心虽然失去了资金使用的签字权,但是得了两个厂的销售职能。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心态相当的稳定。

反而两个厂因为失去的太多,意见很大。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自行车厂的张继勇厂长提出了反对意见,说道:“韩主任,我看没必要进行整改吧!自行车的销量在有序回升,年底完成今年的指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80年代的自行车王国是名不虚传的,自从金州市取消了自行车票之后,自行车人均拥有量迅速提升。

张继勇之前因为质量的问题差点毁了车厂,现在又信誓旦旦的说出这种结论,难免被韩坤小瞧。

借着这个论断,韩坤直接驳斥了回去,厉声说道:“张厂长,不要总是鼠目寸光,要放开眼界。金州市已经取消了车票,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取消。”

“这样的机会就像天上掉馅饼,你没想过把馅饼吃下去,反而想着逐一躲开,你到底是存了什么心思。”

“不要以为就你能做自行车,别人都是傻子。”

声音格外的响亮,刺的张继勇半天说不出话,相当的尴尬。

他本来就是找各种理由、借口,不想让韩坤介入车厂太多,就是担心韩坤通过重组的手段,将车厂的控制权拿到手里。

之前就是通过业务的合并,郑友军失去了对自行车厂的控制。后来韩坤也是为了不激化矛盾,并没有马上拿下控制权。

当时为了提振吴国斌的信任,韩坤也只是在生产的环节增加了一道监督的手续,控制了产品的质量问题。

现在又想故技重施,张继勇是能看出来的。只是韩坤已经是车厂的直接领导了,他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找理由来阻挠接下来的重组。

然而,想法再好,都阻挡不了韩坤对车厂的整改。

虽然上面还有郑友军的领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韩坤是有真正决定权的。只要韩坤有理有据,郑友军作为上级主管领导也无法阻挠。

这就是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的区别,县官不如现管。

当然,郑友军是有一定的否决权的,并不存在韩坤独断专行的事情。但是只要韩坤能出成绩,下定了决心,郑友军就没办法完全阻挠。

韩坤如此强势,自行车厂的张继勇厂长瞬间没了底气。他也不是傻子,早就知道了韩坤的各种传闻,做事手段狠辣不说,还相当有执行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