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可为,任谁都无法说服。这点杨巡是做到了,只是最后没法带走杨速罢了。
属实讲,依着杨速的学习情况,想考上大学是没戏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倒是跟着杨巡能闯出一番事业,
不过,这是局外人的想法,按照当前的实际境况来讲,杨母的想法并没有任何问题。
在杨母和宋运辉的组合拳下,杨巡带走杨速的想法彻底成为空谈,最终还是没有如愿。不过,考虑到杨巡的固执,杨母还是同于杨巡去东北闯荡!
至于说杨巡能闯荡出个什么样的生活,别说杨母了,就是杨巡心里也没底。
晋陵县发生的情况尚且如此,金州市也是同样的形势。
5月中旬的时候韩坤就提交了三产重组的提案,这都过去一个多月时间了,愣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
厂里既没有明确否决,也没有同意,反而搁置了下来,成了无人问津的提案。
这个提案对韩坤很重要,几乎可以决定韩坤在三产有哪些决定性的事权。要想在做事的时候不被掣肘,这事就得办下来,不能含糊。
只是迟迟不见回复,韩坤也没了耐心,直接找到了吴国斌这边。而吴国斌的情况跟韩坤又有点区别,他上次从南边回来之后就一直忙于技改的事情。
作为后勤基建的主管领导整天参与到技改主机的论证当中,一时也没有腾出时间,去推进这个事情。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而是一直得不到厂里其他领导的同意。固然有他和水益海的支持,但也不好强行推进。
再者,出口创汇的事情一直没准信,能不能将事情做成,也都在两可之间。
现在看到韩坤找了过来,吴国斌也如实相告,说道:“小韩,相关的厂领导我都逐一找过,阻力很大,除非你能把出口创汇的事情办成才行。”
“否则,短时内肯定无法施行的!”
韩坤明白吴国斌的难处,也知道这事涉及的人员比较复杂,厂里也有自己的顾虑。只是想要将三产的业务发展好,就需要重组,实行产销分离体制。
产销分离制度是21世纪运行成熟的,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奈何局限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厂领导只看到了韩坤对事权的重视,忽略了重组对三产的积极促进作用。
就三产重组而言,忽略三产事权的归属,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其一,产、销各自成为经营实体,可以充分利用分工的优势,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核心能力。这有利于集中精力,各司其职。
再者,厂方致力于产品设计、研发、改进、质量、成本等要素,商贸公司致力于各种营销活动和销售管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