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借题发挥(2 / 2)

吴国斌长时间从事后勤工作,考虑事情相对比较周全,顿了片刻,说道:“南边的同志已经很关照了,咱们也不能太过亏欠派过去的同志,在津贴方面要多关照一下。”

“况且,他们是厂里能不能创汇的关键,不能只干活,不给钱!”

这都是应有之意,而且韩坤从来也不会亏待做事的人,自然也是做了这方面的补贴标准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拿给吴国斌批复。

现在正好吴国斌提起,韩坤也不打算等下次了,说道:“吴厂,津贴标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我这就去拿过来!”

津贴是收买人心的事情,必须要做好。尤其整个销售团队还不在眼皮子底下,必须要给与更多的奖励,争取做出成绩。

回办公室取了津贴的方案之后,韩坤又回到了吴国斌的办公室。就津贴补助的事情,两人又聊了很久。

去南方商品贸易中心开拓外贸市场的是大众商贸的副经理,年约32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年纪。因为商业街的迅猛发展,被韩坤从三产中挖掘了出来。

正是得益于他对商业街的贡献,韩坤才将他提到了大众商贸副经理的位置,现在又将外贸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三天后,也就是10月23号,部里安排的翻译赶到了金州。韩坤作为管理中心的直接负责人,亲自接待了对方,表达了对翻译的重视。

而后,就生产团队和销售团队,韩坤主持了一次座谈会,重在生产与销售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以及解答生产和销售的若干问题。

其中就包括产能、产品优势及成本,相关人员做到了心里有数。

临出发之前,韩坤将准备好的产品简介册子交给了销售团队,要求销售人员一定要全方位的介绍厂里的优势。

理论上来说,现阶段还不存在这些优势,但韩坤还是把这话说了出去。主要还是车厂没有人才团队储备,无法形成长期的优势。

即使有韩坤的神来之笔,但也不可能坚持太久,还是要培养属于车厂自己的人才团队才行。只有这样,车厂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目前,韩坤也只这样做的。

自行车厂和风扇厂已经有了产品设计中心,相关的设计团队也正在陆续筹备中,等1982年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韩坤就会申请更多的名额到三产任职。

而筹备中的设计团队,都是韩坤从三产各单位调过来的。学历上差了一点,但没人用的时候,也只能将就着用。

至于这些年轻人,最后能学出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就等最后展出的成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