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他身边的总兵金声桓惊叹道:“李总兵运筹帷幄,引蛇出洞,鞑子折了这一部精锐,必将元气大伤,人心动荡,我军趁机攻城,胜券在握。”
两人还不知道率军出城夜袭的就是都昌守将、护军统领伊尔都齐本人。
若是今夜将伊尔都齐擒杀,都昌,便不战可定。
金声桓瞥了李长祥一眼,火把的光芒下,李长祥神态自若,仿佛乾坤尽在掌握。
他的眉眼之间,有一种才华尽情施展的畅快之色。
这是金声桓以前从未在明军将领督师身上看见过的。
不是有掣肘之忧,就是有负疑之惧,统军作战,就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不敢大开大合的尽情施展。
自从举旗反正之后,他所见到的明军将领,身上的气势与往日浑然不同。
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明军的由上至下,可谓是脱胎换骨,始有霸气。
石头街一战,征西大将军焦琏马踏万军,大破清军王体中。
鄱阳湖中,蓝田营全师战殁,无一投降,皆令金声桓心中震撼。
此番,又亲眼见李长祥谋算都昌,不禁令他感慨万千。
文知兵,武效死,文武相和,而无所不能。
李长祥、陈荩、张国维皆文臣,而能亲临军前,不避凶险,与将士同进退,此诚可贵。
白贵、赵兴、刘起、邓世忠、邓继祖、石大柱、齐定海等皆上将,有虎狼之勇,泰岳之重。
而张名振、焦琏、郑森等,乃良帅也。
金声桓只是稍想,便已窥见了潞王之朝的中兴之象。
况乎他还只是只见了江西诸军,尚不知南直隶诸军亦兵精将广,良士如云。
山下的空营,已化为一片火海。
清军的骑兵,正向南汇去,穿营而出。
“李总兵,鞑子这是不准备回都昌了?”
“无妨,本将已遣麾下上将两员,守株待兔。”
“善!鞑子少智,非总兵之敌也。”
“虎臣谬赞也,我驻浮梁期间,日日钻研伊尔都齐此人,其人知兵善战,绝非庸才。”
“在下愚钝,请赐教。”
“此诱敌之计,乃阳谋也,伊尔都齐不得不中。”
李长祥微微一叹,自古行计,皆须因势而行。
伊尔都齐困顿孤城,兵粮消耗,自然不会坐吃等死。
素来知兵的他,一定会选择主动出击,谋求生机。
粮尽之时,必定是其行动之日。
所以李长祥营造了收兵久困的假象,使得伊尔都齐不得不选择提前出兵,设法破围。
否则,他们就只有粮尽饿死一途。
此计得逞,也不过是因势利导所致。
金声桓了然,暗道李长祥督师之才,果然不假。
就在两人山上论战之时,山下,伊尔都齐猜到明军定然已经切断了返回都昌的退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