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袁绍被刺,命在旦夕(2 / 2)

参加初考的学子可以选择中意的岗位,到各个州郡参加考试。

原则上来讲,都遵从就近州郡考试原则。

初考通过的学子,成绩合格,则由该州郡将身份上报给新庐江,检查他的资质。

资质没有大问题,则可以在该岗位实习一年。

实习期的俸禄,按照该岗位的一半给。

实习一年之后,他的政绩由州郡上报给新庐江,通过,则转正。

不通过,则下调或者免职。

初考通过的学子,还可以参加一年一次的会考。

会考的地点在新庐江。

会考通过的学子,在经过新庐江指定的官员的当面考核,会被安排到整个扬州做官。

不过,虽然将科举推行到整个扬州,但是,目前的人才选拔,依旧以各个州郡推举为主。

按照曹铄和众官员的设定,人才选拔,各个州郡推举占比六成,科举占比四成。

除了完善科举,曹铄还提出在新庐江建造一所学院。

曹铄给这所学院取名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的科目和社科院一般,分为:文科、武科、农科、传承科、医科、鲁班科、商科、细作科和国策科。

他们的先生,就由社科院的博士们担任。

扬州大学每年只在秋季征收一次学子,而且是通过考试,达到条件才能进入。

进入之后,学子需要挑选三科极其以上的科目。

每年还有期末考试。

通不过的则被退学。

而成功在扬州大学读书的学子,食宿全免,并且,每个月提供一定的钱财补助。

如果能够成功毕业,会颁发毕业证,并且包分配到指定岗位。

对包分配指定岗位不满的,凭借毕业证,可以到各个州郡的官府会见郡守。

在得到郡守的首肯,再经由他上报到新庐江,审核通过,则可以在该州郡为官。

最后一次商议的内容,则就是屯田和征兵。

曹铄和众官员商议,开始正式推行军屯和民屯。

所谓军屯,则是各个州郡的将士,分为三班倒,始终保证每天有一批次将士在耕种,有一批次将士在训练,有一批次将士休整。

军屯所得到的粮食,则作为该州郡的将士们使用,或者囤积起来,筑造成粮仓,将来作战时使用。

民屯,则是各个州郡的官府招募当地的流民,以及穷困潦倒的百姓,每天提供的吃喝住,保证生活来源。丰收的时候,每个百姓还能享受一定的成果的屯田方式。

而征兵,则是全扬州范围内的征兵。

和徭役不同,徭役是不需要支付士兵任何费用。

此次征兵,有严格的要求,非年轻者,非强壮者不要。

凡是被选择的士兵,每个月都有俸禄可以领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