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平儿小秘书
太上皇看了贾环一眼,仿佛想看出贾环的真实意图。
没办法,贾环选择的时间,确实有点敏感了。
这时候请旨南下,很难不让太上皇多想,是不是因为城南的事情,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在闹小脾气。
更进一步的话,是不是已经搞清楚了背后的真正主使不是忠顺王,而是赢镒。
要是这样的话,跟皇家离心离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贾蔷不能胜任?”
对于贾环这样的重要人物,太上皇还是习惯于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放到江南太远了,实在是鞭长莫及。
“恐怕不行。”
贾环想都没想,直接否认道。
“票号的业务,您老是知道的,想要真正覆盖天下,牵涉到的利益甚广,不是贾蔷能够处理的。”
“江南离京城太远,不然的话,我都想让您老亲自坐镇了。”
推广银票的本质,就是以银票来替代现银交易。
作为一种代用货币,想要进入市场,除了朝廷的背书之外,就必须得有标的物。
而恰好,江南地区和京城不太一样,大量的物资,都掌握在大户的手里。
这样的情况就很尴尬。
从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基本上都已经被各个大户联合包圆了。
也就是没有意识到货币的重要性,不然的话,在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独立发行一套货币,进行内部交易了。
毕竟百姓也不关心其他的,只要衣食住行都能够解决,用银子还是用银票,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没区别。
相当于江南大户,在底层百姓和朝廷之间,人为构筑了一道中间层。
皇权不下县。
封建时代的基层治理,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模式。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承包制。
朝廷任命的官员,基本上只有县令和县丞这一级,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吏员。
县一级官员,拿朝廷正经俸禄的没几个人。
其他的都得县令自己来解决。
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是比较吃香的肥缺。
尤其是在没有太多监管的年代。
可以想象,这些位置,都被哪些人拿去了。
县令可没有那个功夫,在县里组织一场考试,然后择优录取。
对于县令最重要的任务,一般而言,只有三个。
维持秩序的稳定,这一点肯定不用说了,自古以来都是重中之重。
还有就是科举考试了。
这个很重要,是吏部制定的重点考核项目。
最后这个则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税赋。
朝廷的税赋,分配到每个省,是有额度的。
有点类似于分包制。
把额度分到省一级的巡抚之后,到时间把税赋押运京城就行了。
只要这项工作搞得好,一般巡抚都不会有大问题。
插一句。
经过了朱重八的教训之后,已经没有皇帝会同意坐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