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权转移,削藩利弊!(2 / 2)

“届时,当朝之上,又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宰相的新的组织,很大的可能就是文渊阁大学士之中的成员!”

林长生总结道:“当初洪武帝收回来的宰相权力,则又会重新回到臣子的手里,说不定不用等到太子,而在陛下你这里,就会将一部分权力,送回诸臣。”

朱棣再次沉默,他承认,面前这只有轮廓的人影,说的开始有那么一点道理。

帝王也是人。

是人,精力就有用尽的时候。

而一个大国,税收财政、军国战争、科举选士、官员增补,地方行政、刑事审判……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皇帝就能处理过来的。

哪怕父皇,同样如此!

“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终于,朱棣缓缓开口。

林长生道:“从更高的视角,分析皇权的归属,分析最终的受益群体,分析被收回权力的群体,以及,整个大明朝的民心国势之变!”

“你说有没有用?”

“就以各地的军权而言,属于藩王的权力被帝王回收,但不是每一个帝王都和你一样能当一个马上天子,所以,就算迁都,也只是权宜之计。属于各地的军权,最终又会重新回到臣子手里,又是哪一部分臣子?”

“当然是五军都督府!”朱棣毫不犹豫的说道。

五军都督府,前身为大元帅府,总管大明内外兵权,同时,也是开国武将任职之地。

在朱棣看来,收回来的军权,当然要放到都督府,这一点毋庸置疑。

林长生却道:“我看不见得。”

“大明以孝治天下,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核,以礼法限制帝王,以乡贤之间的道德约束,代替于法律体系,以此管理大明官府管不到的地方乡农。换句话说,儒家体系已经深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

“得益于此,文官集团会逐渐的庞大,而随着文官集团的庞大,权力的扩张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相反武将一方……”

“藩王的兵权被夺回,开国武将就那么多,总有消耗完的一天,毕竟打仗谁也说不准,说不定以后会有一位“战神级”的君主,葬送大明大部分的精英武将!”

“而武将的选拔和科举选仕相比,简直是萤火比之皓月。”

“因此,空缺出来的权力,会被谁拿走?”

林长生确信道:“文官集团!”

“换言之,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也会从最开始的主导,变成和兵部之间的相互抗衡,直到某一个关键点出现后,五军都督府彻底沦为文官集团的附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