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诸臣之法,帝王之虑!(1 / 2)

“治人?”

沈肃沉吟了半晌,这才缓缓说道:“我都不知道自己此行能不能让这位帝王改变主意!”

“当今天下,这位天子发动十几万的劳工开凿运河,两岸不仅要赋税,还要服劳役,交完夏粮交秋税,服完劳役再运粮。”

“一旦有天灾人祸,狗官不去治灾,却和当地大户结合起来发财?朝官高高在上,焉能看见这世间苟且?”

“可惜,洪武皇帝已崩,我隐阁却到了今日,才能出世!”

沈有福收敛笑意,“沈兄,别怪我话多,规矩就是规矩,我们只能听到类似的传闻,才能出山试探,就说此次,也并非真的出山,还是试探。”

“一切,以解开家祖曾经留宿的仙人宝地为准!”

沈肃沉沉一叹,想说什么却只能轻轻点头,“你是距离最近的一个家族传承者,自该如此才能确认。”

沈有福缓缓摇头,“这可说不准了,从昨夜和今天一连两道旨意来看。”

“这新的传承者……这身份好像大的吓人,一旦确认是皇族,啧啧!”

“不过这诸藩利弊,你能解决吗?”

沈肃沉吟道:“试试吧……”

……

皇宫。

早朝之后。

朱棣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对此,朱棣早有心理准备,毕竟从孙儿的口中,他已经知道了一利,四弊!

而在谈及“北方边防”、以及“赈灾事宜”等几件大事之后。

没了闲心听下去的朱棣,便让诸臣各自回去,只是将各自的“奏本”收了上来。

而此时的谨身殿中。

朱棣也只是留下了一人,同时也是他最信任的一人,姚广孝。

而此刻,姚广孝在听到朱棣将昨晚的梦境之事,以及皇孙的“看法”说出来之后,他自己也陷入了许久的沉思。

直到此时,他才开口。

“凡事一体两面、有利有弊。太祖皇帝当年定下藩王之策,显然也有此考虑。但陛下到底和太祖皇帝不同。”

“少师说的朕清楚。”朱棣开口,“只是朕思来想去,这弊端着实有些太多。”

“先不说诸藩之岁俸,本身就成了拖累。”

“就以之后……诸藩的怨气撒到百姓身上,还有权力转移之说,朕就不得慎思慎思再慎思。”

姚广孝轻轻点头,他指了指,刚才朱棣让他看过的奏章。

这才缓缓道:“方才我看过这些奏章,其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齐王之事,尽快将藩王手中权力全部抽调,并且让宗人府严加看管。”

“另一部分,便是诸藩的岁俸,较之前朝多出几倍,且没有底线的奉国中尉待遇问题。”

姚广孝开始分析。

“若说起来,诸藩的岁俸,其实最好解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