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半自动装弹机,只要搬到装弹机上按一下按钮就能装填,可搬运过程的消耗也不小。
那么轻型动力外骨骼解君忧。
想连线就直接连到车上,嫌麻烦就用快拆电池,一辆卡车上随便找块地方都能装一大箱电池。
同时它在医用器械方面也有市场,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活动,辅助他们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现在市面上就有卖的,但都是价格贵的同时又没有那么好用。
而工程动力外骨骼差不多就是轻型动力外骨骼的放大版,轻型的可以帮助使用者轻松举起50公斤,工程的就可以帮助使用者轻松举起500千克,甚至更高。
小型的类似《球2》里的设计,因为脚部有缓冲结构,所以高度差不多有1.9米,可负载几百千克货物。
大型的类似于《异形》里的P-5000两足装载机,高度能达到2.7米左右,可负载4吨货物。
工程外骨骼的专业性更强,虽然没有轻型外骨骼那么灵活,但强力的负载能力可以让它们在复杂地形和狭窄环境中替代部分大型机械的功能。
比如地震救援,初期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工作,人型的工程外骨骼就可以快速展开救援,或快速清理出可以让大型设备工作的区域。
还比如在航母甲板上给战斗机装载弹药。
之前给机翼下挂载一枚一百多千克重的空空导弹都要五六个人,挂载重型反舰或对地导弹不仅需要人多,更需要开一辆挂载车过来。
这样占地方不说,还增加甲板工作的复杂性。
毕竟人一多就容易乱,一乱就容易出事故。
使用工程外骨骼之后就可以极大的解决问题。
常规状态下挂载一百多千克的空空导弹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台工程外骨骼,也就是工程外骨骼挂弹,另一个人进行固定锁紧。
极限状态下一台工程外骨骼就可以,也就是先用工程外骨骼挂弹,然后工作人员双手离开操作杆去固定锁紧导弹。
哪怕一吨重的重型导弹也只需要两台工程外骨骼和一个人就可以。
这里说的是小型工程外骨骼,毕竟航母甲板上的空间和机翼下方空间有限,2.7米高的大型工程外骨骼使用不方便。
所以只要找准定位,这两型动力外骨骼的商业级优化并不难做,有部分核心二级和三级技术支持足够碾压同类型产品了。
不过吴用觉得最适合做升级科技第一款产品的东西还是单人飞行器。
之前那个飞行器视频的效果不错,尤其是最后“载人起飞”的那一下,充分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不得不说,人类这种不适合飞行的生物对于飞行的渴望是无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