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挑战,一开始无非也是压低价格,抢揽生意等。
到了后来,同乡会里面的既有财力,又有人脉的会脱颖而出,他会将一些船只全部买到自己名下,然后雇佣原来的老乡操船,这就是船帮的雏形了。
此后想加入船帮的单单提供船只是不行的,还必须缴纳行费,于是这条船前几年几乎都是在为帮助打工,不过并不是任何人都拥有打工的资格的,一般人想要加入还得有帮里熟人的介绍才行,这又是一笔介绍费。
到了后来,小的船帮有几十条船,中等也有上百艘,大的则有几百艘。
都说靠山吃山,这里怎么少得了润州人?
润州船帮,正是时下杭州到镇江城这段大运河最大的船帮,拥有大小船只三百艘!
三百艘,看起来很多,但能够行走在运河上的船只都要接受户部、漕运总督衙门的双重管辖,想要加入这个大军,同样需要缴纳一笔准入费才行。
除了漕运衙门自己的船只,民间的船只都不大,按照后世的说法,最大的也不会超过二十吨。
但这也比从陆路靠着肩挑手扛、牛马牵引划算多了,于是船运依旧趋之若鹜,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人们常说,能做到盐总的,关系网至少要编织到两江总督、两淮盐运使这一级,而对于大船帮来说,实际上只要打通了漕运总督就行了。
漕运总督,是仅次于两淮盐运使的超级肥缺。
漕运总督走马灯般换个不停,但其手下具体办事的吏员却几乎不会变化,一旦大的船帮形成,至少可以保持二三十年的荣华富贵,除非中途有的帮主坏了脑子要挑战新上任的漕运总督。
但有人偏偏这么做了,有人做了不奇怪,有多少突然暴富了,家里也出了秀才、举人这样的官面人物,然后就膨胀了,就想着改朝换代。
很显然,大多数人都碰得头破血流。
但花之秀偏偏成功了。
三年前,润州船帮发生了一场火并。
像润州船帮这样的大帮会肯定不是铁板一块,里面也分了派系,原本一直是镇江本地人掌握着话语权,其它派系虽有不满,但也只能藏在心里。
船帮发展到现在,自然是分工复杂,负责接单的,负责点货的,负责操船的,负责押运的,不一而足,这里面自然而然分成了派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