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十六章 短暂的繁荣(2 / 2)

“这样的话,下个月再印二三十万,也足够发放俸禄和军饷了。”毛寿登也琢磨出了其中的门道,对纸钞的信心大幅提升。

有进有出,抢掠搜购的粮草物资能带来资金的回流,暂时都可以归为官府的财政收入。

这使得纸钞的发行,可以缓缓进行,不至于在市面上形成泛滥和贬值。

当然,有充足的保证金,就是再发行百八十万两,也是没有问题。

“大都督府已经有了回复,将向宜宾派驻一营人马。”洪育鳌说道:“还有民兵的组建,按照殿下的意思,也要尽快实施了。”

毛寿登对于大规模武装民众,是有抵触心理的。

但碍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军队也会忙于对外作战,也没有别的办法加快地方的开发建设,以及治安的维持。

“那就请当地驻军派出教官,再拔调武器,开始民兵的组建和训练吧!”毛登寿有些勉强地说道:“嗯,就和壮班差不多。”

古代县城通常有皂班、快班,以及壮班,也就是临时招集的民工,危机状况时协助守城啥的。

毛登寿把民兵看成是壮班,并不是他不了解其中的不同,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这次出击湖广,迁来的百姓太多了,远出乎他们的意料。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着实是忙得焦头烂额。

但这也为黄立推出的从基层干起的公务员架构,铺平了道路,减少了障碍。

读书识字的男女,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不管是十一品,还是十品,一下子成了官儿,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喜?

既然迁来川东,就是对抗清复明抱有希望的。哪怕只是想得到田地,享受优惠政策,想吃饱穿暖,也没人希望川东失败。

更有些读书人,有着更长远的眼光,有着更大的奢望。如果三太子复明成功,那他们岂不是从龙之臣?

在大都督府,刘体纯、党守素带着一群调来的军官,也同样在忙活着工作。

新招募上来的士兵,多数都带有家属,得给他们一个月的安家时间;军队的轮换休假,也要安排;在纂江还要驻数营人马,边休整训练,边等待增援贵州。

还有后续的整合训练,新建立各营的指挥官,以及他们的驻地,工作相当地繁杂。

“人多乱,龙多旱。这工作量增加太多,着实劳累呀!”党守素放下文件,揉着有些酸痛的眼睛,嘴上抱怨,脸上却带着笑。

连俘虏带新兵,军队一下子扩充了将近一倍,十多万的人马,终于有了割据一方,与清廷抗衡叫板的底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