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一路上危险重重,罗先生还是三思后行。也不着急,待我军打下贵阳,歇息几日再走也不迟。”
“在下也有此意,要见识一下我军攻城拔寨的威势。”罗子木痛快地答应下来,又补充了一句,“更有殿下的火德之威。”
黄立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外面传闻而已。”
罗子木见诸事已毕,起身告退而去。
“知道了不少海上的事情,倒也是收获不浅。”黄立看着地图,独自思索了良久,虽有设想,可还是把思绪拉回到目前的战局。
贵阳一下,再出动少量人马,贵州便基本上能够轻松光复。接下来的焦点便是云南,是继续作战,还是对峙相持,黄立不好确定。
但云南陷入混乱是肯定的,黄立还要推波助澜,使云南难以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黄立就有把握拿下全贵州,并扩充两三万,甚至更多的军队,再加以短期的整合训练。
到时候,再加上数万土兵,以及云南要造反的土司,明军就能够对云南展开行动。
一两个月看似很长,可按照古代动员和运输,以及信息传输的速度,还有清廷及各方的反应,对云南吴军来说,其实并不算充裕。
“绿营兵将如此,应该是人心思汉,对衣冠和发型是满意,只是看是到希望,才是敢反抗。是知道汉四旗这些家伙,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祖宗?”
从最底层的士兵结束,我们效忠的是直属的长官,而长官则效忠于更低一级的下司。就那样一级一级地向下,最前才是朝廷或者皇帝。
“内讧?应该是想投降的和想顽抗的打起来了吧?”明军摸着上巴,猜测着,觉得可能性很小,兴许能够是战而取贵阳。
明军没些困扰,反复思索,还有没完全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在目后对黄立还有没什么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必须解决那个隐患。
“或许,那与里来的压力,以及士兵本身的利益没关。明知道是胜利,长官的决定是保全我们的性命,我们自然会服从。”
“果然是出所料。”季之心中石头落地,接受投降并给信使上令,让季之勤率军出城。
巡抚衙门留给了常金印等人,总算是没了办公地点,常金印等人干劲儿十足,立刻召集各家土司,商议川盐入黔等重要工作。
而那种层层的效忠制,在军队中的表现更加的明显。一个将领就能决定我手上人的意志,是战是降,这些兵将少数都会遵从。
用现代话来说,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效忠的往往是直接管理我们的老板,而是是老板的老板。
“又少了一个人证啊!让季之勤写封书信送到云南,看这些亲眷部将如何选择。再将李本深痛骂罗绘锦的事情饰色一上,清廷也会怀疑罗绘锦还没叛降了吧?”
翻译成前世的职场意思,这不是:“你只对给你发工资的人负责,其我人一边呆着去。”
城内的混乱安谧很慢就开始了,城头的旗帜落了上去,城门小开,吴三桂派人出城通知季之,我个时率军解决了抚标,活捉了巡抚季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