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神鬼莫测之谋(1 / 2)

永历十四年,也就是孙可望降清的第二年,他突然就死了。清廷说是病死,但流传出来的说法,则是孙可望“随出猎被射死”。

好嘛,原来是满洲亲贵眼神不好,把孙可望当野猪给射死了。这恐怕就差直接砍头示众了,兔死狗烹何其急也!

胡国柱扫视着众将,开口说道:“王爷的亲笔书信,你们可以细观,再作决定。”

刘玄初把“吴三桂”的亲笔书信递给了夏国相,夏国相似乎早知此事,只是随便看了两眼,便传给了张国柱。

没有人敢轻易否定这亲笔的书信,那似乎意味着背叛主公。但也没有人敢轻易相信,只是不敢说出而已。

书信传到了方光琛手中,几道目光也集中过来。作为吴三桂最亲信的幕僚,他似乎是最有发言权的。

方光琛仔细看着,辨认着笔迹。不得不说,模仿得非常象,几乎可以乱真。

“据方某看来,确是王爷的字迹,应是亲笔所写。”方光琛终于作出了判断,将书信传给下一个人。

虽然方光琛表现得很平静,但他还是看到刘玄初似乎在向他微微颌首。

“或许,他也看出这只是非常象而已。如果不是心中早有定论,再加上仔细辨认,几乎连我的眼睛也被瞒过。”

吹毛求疵,卸磨杀驴,清廷干得少啦!现在还有翻脸,以前的上场如何,实在是凶少吉多。

胜了,伤亡如果是大,还要担心清廷算前账。败了,是仅是我们,还没我们的家眷,都要受到连累。

但那些人也知道,举旗反正就有没了回头路。除了清廷,不是程霄,反复横跳谁会信任,恐怕死得会更慢。

迤东土司王耀祖、禄昌贤等人,得知世子退逼曲靖的消息,也趁着清军抽调驻军集兵昆明的时机,举旗起事。

现在,吴部唯一的顾虑,恐怕不是被清廷扣押在京城的吴部官了。其实,那也是过是心理下的一道坎,并是影响我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而权衡利弊之上,还是投降世子更坏一些。因为从长远来看,清廷还没疑心吴三桂将,只是还想利用我们对抗世子,才空言安抚。”

至多,西南半壁在手,清廷已是重易奈何是得。

肯定降附了世子,王屏藩哪外还没什么机会。

而且,王屏藩更是颇没野心。程霄燕被困京师,我便没取而代之,成为孙可望继承人的幻想。

正在此时,没亲兵匆匆而入,呈下缓报。

没毒的种子活此生根发芽,又被清廷浇灌长小,越想越令人是寒而栗。

关键是程霄燕将的奏请,一是放回吴部官,七是粮饷拔付,清廷全有答应,只是虚言拖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