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试探(1 / 2)

离开码头,黄四又引着贾珣去了一座窑厂。

烧砖瓦和一些民间用的陶、瓷器皿。

东家提前交代过,因此管事的也极热情地接待了贾珣。

接着又去了织造厂,除了见惯了的衣不蔽体的失业农民,熟练不熟练的百工,不乏搬杂物的小孩,甚至正在喂奶的妇女。

社会的两极是如此强烈地对照着。

富贵人家的女孩子,养在深闺,寻常就连见别的男子一面,都好似失了清白。

而一片天空下,不过刚成年不久的妇女,却不以暴露为羞,她只是麻木地重复操作着织机。

贾珣在花厅坐下,看着精致的摆设和满是文人骨气的字画,一时五味杂陈。

他忽然想起,在码头上人们吹嘘时的话:天下事,自有庙堂诸公去筹算,哪里轮得到自己。

只想做自己的公子哥的时候,看四海千山,都是风景,读诗词史书诸子,都是雅趣风流。

一旦想要去做些实在事,去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哪里看都是泥潭,每一扇门都千疮百孔,在一团乱麻中手足无措,慌忙去做点事,做得好,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更糟的,是愈发糟糕的现状。

只好又关上门来,史书仙佛,翻手来去三千年,指点江山点评谁?

正当贾珣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老者、身后跟着一个小子也步入花厅。

老者道:“贾公子看我们这些厂子,可还过得眼?”

贾珣未置评,问:“这工厂可是接的织造局的单子?”

老者道:“公子慧眼,是织造局的单子,蚕丝也专有人收的,做够了织造局的单,还会接些私单。”

贾珣问:“得利几何?”

老者道:“织造局的单子,原是为朝廷尽些力,哪里就敢言利了,私下一些单子,倒可以勉强维持。”

贾珣笑道:“我看这厂子里好些织机都快朽烂了,也有一些新的,却不见改进工艺,这是为何?”

谁知老者还未说话,站在身后的少年却抢了先。

“这位公子好不晓事,这不改进的机子,咱们咬咬牙还护得住,这要是改进了,产的丝绸是多了,可就不是咱们的了。”

老者喝道:“小白,闭嘴。”

又向贾珣赔笑道:“贾公子,我这孙子不懂事,您别见怪,这器械改进,按我们经营工坊的商户来说,自然想做的,但古话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