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全天下彻底和解(1 / 2)

“不是有一句俗话,叫做朝中有人好办事吗?”

朱祁钰想了想,才说出这一番话。

“身为武将者,必须要和中枢重臣关系融洽,方能安心于沙场争伐之事。”

“田忌,白起,乐毅,廉颇,李牧,章邯,檀道济,岳飞之所以被排挤,被杀害,都是因为在皇帝身边无得力之人把你他们说话导致”

“所以王骥和王振交好,孤其实可以理解。”

朱祁钰这是在展示他的政治智商。

在明朝历史上,武将想要有所作为,都必须巴结朝中权臣。

明朝能够在战场建功立业的名臣名将,均能与影响皇帝的权臣,太监搞好关系。

像王骥与王振关系不错,王越与汪直关系不错,王守仁与张永关系不错,胡宗宪与严嵩关系不错,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不错。

“如今我大明正是需要将领们杀敌报国之时,若是追究王骥和王振的过往,只会让将士们寒心。”

“若是如此,非国家之福!”

朱祁钰知道,士气很重要。

明朝勋贵武将,已经在土木堡损失惨重。

要是再把王骥给收拾了,那么文臣就会比武将更高出一头。

为了避免明朝太过以文御武,就算王骥是朱祁镇心腹,朱祁钰都必须保下王骥。

只不过这种人,就算不杀,一辈子也不可能再能够进入到权力核心,更不可能踏入京师半步。

朱祁钰还记得,原本历史上可是有一票武将参与夺门复辟。

武将之首的石亨,名将张玉之子张軏张輗兄弟、宦官曹吉祥、老将王骥,会昌伯孙继宗,靖远伯王骥,左都御史萧维祯,右都督孙镗、董兴,都督同知卫颍、刘深,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曹钦,锦衣卫指挥同知刘敬、指挥佥事门达等人。

因为于谦改组京营,兵部掌握了军权,五军都督府的将领被文官全面压制。

所以武将们才想着通过迎立朱祁镇复辟,获得从龙之功,拿回本来属于他们的军权。

夺门之变,可以看做是一些野心家的政治投机,也可以看做是一场文武之争。

只不过虽然武将们成功把朱祁镇再一次扶上皇位,奈何石亨等人后来得意忘形,又被朱祁镇给打压,连累整个武将系统彻底被文官们压在了身下。

而且考虑到湖广乃是天下粮仓,朱祁钰也不希望湖广再遭兵灾。

苏湖熟天下足,可不是白说的。

“过往王振专权,群臣为了保全自己,不得已向王振低头。”

“孤其实能够理解。”

“要是得罪王振,怕是头上乌纱帽不保,又怎么能够为民请命,乃至造福百姓?”

朱祁钰这话一说出口,在场重臣都是羞愧的低下了头。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献媚王振的旧事。

就连身为都察院长官的王文,都曾经向王振下跪。

“如果讨好王振的就要革去官职,只怕我大明朝堂将为之一空,也就不用说什么抵御瓦剌,保家卫国了。”

“所以孤在这里颁布一道命令,非有大奸大恶者,非有祸国殃民者,就算有巴结王振的,一律赦无罪,不可再言!”

朱祁钰这是不想把事情扩大化。

“孤常以唐太宗为榜样,今天学的也就是唐太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