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国家机器开动的时候,一个国家强大的行动力便在此时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张丹青愿不愿意,都会以超人的发展趋势往前推行,并且展现出一副无可阻挡的大潮流,但众多世人也只能眼睁睁的被迫裹挟其中!
张丹青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虽说明明知道湘王朱柏将会迎来一场人生悲剧,只可惜的是,朱允文在胜利的冲昏头脑之下,已经毫无顾忌起来,不管是兵部尚书齐泰,亦或是张丹青自己也都上见书劝谏过,希望皇帝能够只削兵权而不削藩王本人,但很可惜的是,在内心打定了主意,要把所有藩王尽数的推落下马的朱允文,已经被眼前的胜利彻底冲昏头脑,或许也是因此而初次感受到国家力气的恐怖之处和无上至尊的权威诱惑,此时的朱允文已经开始渐渐听不进去许多大臣的意见和上书了,只有兵部尚书齐泰还会反复的向皇帝劝谏,而作为现代灵魂的张丹青,装模作样的劝过一两次之后,便不再坚持自我。
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接下来的朱允文,将会在这一次削藩行动之中被狠狠打脸。并且彻底的激怒那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造成自己国灭身死的可悲下场。
在历史上,朱柏的结局非常惨烈,他28岁时举火自焚,和家人一同自尽于火海。他的死亡,对朱棣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和刺激,从而诱发了靖难之役。本文,笔者不讨论剧情,根据史料,带大家认识大明朝唯一的湘王。
他是个英俊儒雅美少年,文韬武略俊皇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膝下仅有7个儿子。按照程序,朱元璋在称帝之前需要带着儿子们祭告太庙,当他看着7个儿子齐整整地跪在太庙前时,(对儿子的数量)还是比较满意的。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记载,朱元璋当时说:
“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子曰樉……七子曰榑。”
当时,最小的第七子朱榑才4岁,朱元璋的妻妾也并不多。接下来,朱元璋成了皇帝,后宫逐渐充实,他又陆续有了19个儿子,其中本文的主人公朱柏,序齿第十二。
根据《明史·诸王传》记载:
湘献王柏,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
朱柏出生于洪武三年,他和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生于同年。只是,朱椿的生母是朱元璋的宠妃郭惠妃,而朱柏的生母为胡顺妃。在史料中,没有太多有关胡顺妃的记载,可见其大概率是不得宠的。
根据《湘献王神道碑文》记载:
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
意思是,朱柏自幼就是个小帅哥,长大后更是通达而贤明。
在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朱柏算是比较聪慧博学的。在南京时,朱柏就是位风度儒雅的翩翩少年。他极其擅长书法和绘画,也精通诗词。正是因为朱柏擅长书法,朱元璋每次诗意大发,便随口吟出,让朱柏书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