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低头奋笔疾书的朱标一听到周成的话,立刻抬头看去,脸上带着一丝期盼,“今天老师还会再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农业的课?”
周成:呃,这件事情,只能靠那个“大弟子”了。
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他更想要的,是战斗,是冒险。
周成在朱标面前坐下,朱棣一看,顿时大失所望,咧了咧嘴,说了句:“我先去水稻地里转转。”然后一溜烟的走了。
朱标看了他一眼,向周成道歉:“棣儿心浮气躁,看不懂《农经》上的东西,还请大人见谅。”
周成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个年纪,很少有人愿意去学。
在他看来,黄老哥一家的眼光还是很高的,从朱标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成熟稳重,一点都不年轻。
周成也不废话,从怀里掏出一本经过系统过滤和打包的农业类书籍,直奔主题,询问朱标。
“我这儿有一本我自己做出来的农业方面的书籍,里面不但有我讲解的内容,也有我这些年在农业方面的心得体会。”
朱标缓缓站起身来,面容肃穆地问道:“阁下何意?”
周成见状,心中一松,宽慰地道:“我看你对农业很感兴趣,也很勤奋,所以打算将我一身所学,免费传授于你,但我有一个要求。”
朱标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您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属下一定照办。”
周成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它传播出去,将其中宝贵的东西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受益!”
朱标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生怕周成后悔。
他起身对着周成深深一拜:“周大人再次展现出了你的高尚品德,你的所作所为造福苍生,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一定会将你的名字,传播到整个大明,不辜负你的一番苦心!”
“好!”点了点头。
周成更是兴奋地起身,将朱标给搀扶了起来:
“应该是周成谢你和黄老哥,哪怕我只是个平民,没有什么名声,也要给我指点,让我的一身本事不会白费!”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找我,以后我一定帮你。”
朱标感激的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这件事非同小可,当即就领着手下的人返回皇宫,准备面见朱元璋。
朱元璋在皇帝的书房中停了下来,问道:
“小子,你觉得我们该拿出什么东西来?”
朱标高声说道:“回父亲,这本《农业典籍》是周先生写的,他已经将它整理好,并且已经准备好了,将它贡献给帝国和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