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张翼德叫阵(2 / 2)

“或许,是在等待朝廷的钱粮吧!”

如同陶应忽略鄃县县衙本身,华歆也直接忽略了甘陵国相府、冀州刺史府,将希望寄托在了洛阳灵帝身上。

眼下鄃县的现状,就如同当初高唐的现状如出一辙。

当初,高唐城破,县令刘备只身逃亡,高唐当地豪强大族如高氏,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加之郡守府在黄河西岸,也遭到了张纯、乌桓叛军的抄掠,已顾不上东岸百姓的生死,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如今的鄃县流民,与当初的高唐百姓一样,能不能活下去,只能听天由命。

高唐好在有陶应冒天下大不讳,诛灭高氏,强势赈济,使百姓有了生的希望,不至于沦落为黄巾流寇,甚至易子而食;而眼下的鄃县,在华歆看来,怕是难了。

“谁能解鄃县百姓倒悬之苦,替天子分忧啊!”

华歆默默为大汉社稷哀叹,为鄃县百姓的处境生出丝丝悲凉,也暗暗期待如陶应这般有作为、敢作为的县令、郡守出现。

“呵呵,等朝廷的钱粮拨到鄃县,估计鄃县已没有赈济的意义了吧!”

听到华歆言语中的无奈,陶应摇摇头。

想到朝廷那帮高高在上、自私自利的朝臣们,陶应已隐隐听到了大汉的丧钟已敲响。

“我可是听说,冀州的黑山贼很厉害,他们四处招纳流民,壮大队伍。”

陶应为汉灵帝默哀,替大汉百姓默哀,也为自己的力不存心悲哀。

大凡手中力量所及,朝堂有所依仗,陶应都可立即强纳鄃县入平原郡,就地屯田,安置流民。

“唉!若刘虞还是甘陵相,想必鄃县的百姓,还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吧!”

陶应暗暗紧攥的拳头,不时握紧,又无力地松开,他军管青州,尚能自圆其说,若再敢强占甘陵国,后面的日子定然不会好过。

像甘陵这么大的郡国,人口超过六、七十万,若陶应现在没有由头敢染指,莫说汉灵帝不放过他,就是新任的冀州刺史贾琮及周边豪强、大姓也会群起攻之。

“刘伯安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寄望于鄃县的崔氏,能够顾惜名声,出面赈济流民。”

陶应提及刘虞,华歆也是对其钦佩不已,可惜刘虞只有一个,如今的继任者周崇,只是个尸位素餐之辈。

“但愿吧!”

像鄃县崔氏这样的士族大姓,陶应自然是不看好的,但他也不想打击华歆,毕竟自己也不知道崔氏到底有没有这份济民于水火的仁心。

“算了,冀州的事情,就由冀州官员烦心吧,我们继续北上!”

陶应狠狠心,放弃了对鄃县百姓的安置。

“不过,守信,立即派出一曲人马,在城里城外四处宣扬,流民可过河,前往平原郡各县就食、分田!”

“再派快马过河,让糜芳在河水两岸熬粥赈济,让渡口的船只昼夜不停转运进入青州的灾民。”

虽然青州粮食紧缺,但陶应还是做不到见死不救。

再者,人口也是第一位的战略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