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厅,陶应一边喝茶,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陈琳。
三十多岁的陈琳,身侧高挑,略显消瘦,虽然留着长须,却不见一丝的仙风道骨之感,唯有书生的文弱之气。
“怎么看也不像一纸檄文骂愈曹操的头风,让华佗差点失业的陈琳啊?”
要不是先有何晏、后有蔡邕的证明,陶应都怀疑陈琳是冒充的。
“这就是那个风评曾经极差的纨绔子陶应?”
陶应观察陈琳的时候,陈琳也在暗暗观察陶应。
陈琳是徐州广陵人,自然对陶谦一家有所了解,尤其是对陶谦两个儿子的风评极为关注。
“想不到啊,陶恭祖的二儿子不是不学无术,而是色胆包天,连大将军的孙媳也敢霸占!”
至于陶应的武力值,作为文人的陈琳直接忽略了。
“孔璋先生,何进的意思我已清楚,何晏你也见过了,想让何晏回洛阳,让何进提袁术、周崇的头颅来换。”
虽然何进不再参与讨伐陶应的战争,可因何进的关系,各路讨伐联军正在行动,陶应自然不会被何进轻飘飘一句承诺就放了何晏。
“陶将军还是换一个条件吧!”
陶应的条件一出口,陈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让何进杀了袁术、周崇显然是不可能的,且同样出身大姓的陈琳,也不想看到袁氏、周氏受到损失。
“若何进惧怕袁氏、周氏的报复,那就换一个,拿何苗的头颅来换。”
袁术、周崇二人陶应必杀,何苗也在陶应必杀之列。
“陶将军很清楚,车骑将军与何后更为亲厚,大将军是不可能对兄弟下手的,你还是换一个大将军容易做到的条件吧!”
陈琳神情淡定地再次拒绝了陶应的条件。
陈琳来时就知道与陶应谈判不会轻松,甚至对谈判成果不抱任何希望,若非何进有命,陈琳都不想来泰山郡。
其实在陈琳内心,更希望谈判破裂,何进能义无反顾地出兵讨伐陶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是想白白将人带回去?”
陶应不出声了,陪坐的祢衡忍不住质问陈琳。
“孔璋,想必你来时大将军已有交代,不若把大将军的条件说出来,让重光听听。”
看到气氛有些僵,心情异常复杂的蔡邕出来缓和。
早先在洛阳时,陈琳多次上门,蔡邕也很熟。
蔡邕也希望陶应能缓和与何氏的关系,借机重回朝廷序列,这样他就没有负罪感了。
“老夫不想做汉室的叛逆,历史的罪人!”
陈琳目无感情地瞄了一眼蔡邕,又神情自若地望向陶应。
“只要让何晏回到洛阳,大将军可叫停各路讨伐联军对泰山郡的征讨。”
这是何进私下授权陈琳的条件,也是陈琳不愿看到的结果,不过他还是说了出来。
“如何保证何晏回到洛阳,何进不反悔?”
祢衡嗤笑一声,鄙夷地瞪着陈琳,露出一副早看穿奸计的不屑神情。
“尹夫人可暂留在泰山郡。”
对祢衡的质疑陈琳早有准备,毫不犹豫地将尹氏拿出来“二次抵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