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道金虎符气运光晕罩体,刘和的气度也随之悄然变化。
普通人自然是看不到金虎符杀气,但刘和的气度变化却是个人都能感知到的。
今天在场的很多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本身就气运罩身不可一世,自然是无比敏锐。
尤其是董卓、王允、周毖、伍琼、贾诩等都觉心头一凛。
此还是刘子玉?
这少年宗亲,未及弱冠,不过初涉战阵征杀,却从何养出这等身经百战的杀伐气势?
尸山血海九死一生的百战将军才堪堪养出的气度。
此子从何而得?
儒家讲究修身养性十年改变气质,气度的东西更是出于天赋秉性,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往往这东西天生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极难改易。
刘和的变化,还是给场中众大佬给惊到。
不过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还是刘和对五个外放官员表奏建议的反对。
一般来说,周毖是董卓亲信,深得重用,他所提出的人员升降和调动建议,董卓都会采纳,其他人也很少置喙反对,连表奏袁绍为渤海太守的建议都通行无阻,可见其在董卓心中地位。
但刘和对五人的评判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提醒董卓,这些关东士人,要么废物,要么心怀异心,没谁是为其忠心做事的。
周毖没有说话,一般这种时候不能急着蹦出来反驳,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谁知道刘和会不会是领导提前授意安排的呢。
董卓嗯了一声说我知道了,却问向王允道:“王令君,汝有何谏言?”
王允施礼道:“子玉所言有些道理,但也未尽然也。韩馥、张邈虽袁氏故吏,但更是大汉官员,董相任用彼等是为国选材,非有私意。何况此举又何尝不是向袁本初表示怀柔的手段,董相大量,必令海内咸服。”
看看,这就是并州名士的语言艺术,冠冕堂皇华丽至极,不由得你不服。
董卓笑着点头,“令君之言甚合我意。”
周毖、伍琼、何颙、许靖等人都松了口气。
王允又说:“至于说刘岱、孔伷、张咨三人,治理能力虽非一流,但颇有人望,所治之地能吏颇多,彼等只需聚拢人心,则政务吏事自然运转无碍矣。”
就是说哪怕只是三个废物去,只要能人团结好了,地方自然治理得井井有条。狗叼个大饼都能搞定,更何况人乎。
顺着他思路品品,似乎蛮有道理。
这就是尚书令的本事,好像没有否定刘和,却句句珠玑,给全盘否决之。
董卓心中有了计较,便笑道:“周尚书,汝之举荐颇有见地,明日即可表奏天子给予敕封。”
周毖的挖坑提议就这么通过了,刘和的反对就是逆流小浪花,尚且撼不动大潮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