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霞得逞了。
她细心的拿小荷包装了,才和郝红梅相跟着离开。
看着她们走出十多步,孙少杰忍了忍终于还是说道:“郝红梅,记住:能用一辈子交换的,唯有幸福。”
平凡的世界里,有名有姓的几个女孩子,各有各的磋磨。
反正少有能幸福一生的。
看事情似乎办完了,离开县城前,孙少杰转去了田福军家里一趟。
不管怎么说,报个到还是应该的。
~~~
在双水村,孙阎王的称号只属于一个人。
那就是孙少安。
这个后生太残火。考上县里初中不去上,回到村里跟着他父亲孙玉厚务起了农,没明没夜的在地里折腾。
没过两年,半大娃子就成了村里数得着的好庄稼把式。庄稼行里的技术,那是样样拔尖,连一些自认为老行家的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从十八岁当了队长,就又开始折腾起了别人。催起、集合、出山……跟周扒皮似的,赶得人脚不沾地。
队里几乎所有的社员,都常抱怨少安把他们扣得太紧,简直到了残酷的程度——山里休息,往往连烟瘾都过不了就又被他赶起来干活了。
不久,就有人背后叫他孙阎王。
但少安不管这些。
秋天的收成和几十户人家人一年的生计,就在这每一天的分分秒秒中!
他想,如果不这样下苦,秋后一分粮食,你们就要骂俄是“龟孙子”哩。
反正,他自己先不偷懒,都是抢重头子活干。
于是,“孙阎王”这名号就传下了。
村头孙家,六点。
孙少安睁开双眼,望着自己栖身的土窝窝里参差不平的穹形窑顶,再也没有往日里难看的感觉。
这是他多年来起的最晚的一回。
双水村四五点的钟的天空,他是最熟悉的那个。没有之一。
今天却难得的睡了个懒觉,睁眼时天已经亮了不说,似乎太阳也要出来了……哎呀,糟糕!
兰香……
猛一个鲤鱼打挺,刚起身又颓然倒下,躺在小炕上呵呵的笑了起来。
忘了还有二娃在家哩。
有个兄弟搭把手,果然是好多了。
孙少安难得的轻松,也不着急起来,探手取过放在炕头的几本小册子。
有三本,全是二娃手写的。
《青贮养殖》
《暖棚与蔬菜种植》
《枣、枣林与林下经济》
原本还有一本,他已经看到了书名——《家禽、家畜养殖与庭院经济》,却又被二娃收回去了,说还不到时候。
他大约懂了那是什么意思。
是啊,现在管的太多了,不但下任务,管产量,还要管你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