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 自强(2 / 2)

无农不稳,一个“稳”字说明一切。

那么,怎么“稳”呢?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济活动,

搞定了经济,搞活了经济,农民安居乐业,自然就稳了。

所以,才有了供销社。

详细阐明了上述思想后,孙少杰转而开始讲述自己的办法。

“供销社若想自强,有治标与治本两法。治标最简单,应用产业链思维,整合所有决策与行动即可。”

“以产业链逻辑来讲。

农业的核心是种、养殖业。

前端是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后端是物流超市加工仓库餐饮。

现实情况是,产业链的前端与后端,都掌握在城市手里。

在巧妙的设计下,整个产业链里的利润,只有10%留给了种、养殖环节。

留在了农村。

其它的90%,全部被城市给拿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

供销社只需重塑农村产业链,就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从而盘活农业。”

老两位面面相觑,还真是一针见血,办法似乎也可行。

这竟还只是治标?

那么,“治本”应该会是什么?

“但是,供销社若想真正自强,仅靠治标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治本。”

“那么什么是本呢?

农民的基本财产是土地。

其它所有的财产,均派生于土地,也只能派生于土地。

所以,土地是生产资料。

所以,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首要的就是搞好土地生产。

或者说,围绕土地搞好各种生产。

其它如开矿、挖煤、采油……等等。

全是异端。

这就是本!”

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思,老两位明白了。有些钱不能挣。

“土地生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粮食作物生产,二是经济作物生产。

这二者是主业。如果给它们起个名字,可以叫做第一产业。

副业是派生于主业的养殖、林下经济、渔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

依主业类推,得名第二产业。

再有一个,就是服务业。

服务于主、副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服务业。

比如农机农技农资水利,比如交通运输仓储贸易,比如医药卫生教育……

这类服务业,可以统称第三产业。

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副业派生于主业,也服务于主业,也即延伸产业链的意思。服务业则服务于主、副业和生产生活。

三个产业都围绕土地产出展开,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

孙少杰借鉴后世城市工业体系术语里面的一、二、三产业说法,提前拿来,用于建立农村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种提法言简意赅,甚为形象,让两位大佬眼睛一亮。

“若把城市和农村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系统,那么,必然存在城乡系统之间的交换。这不但必须,而且必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