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英听说让她去给邱家送礼,刚才还一脸的憨笑,转瞬就变了脸。
“那高门大户,奴婢是不去的,姑娘想去,指派了别人吧。”
孟莹知她最是记仇,太后赐婚的事,让红英将这些人都恨上了。
便拉着红英的胳膊央求道:“好姐姐,那邱姐姐与我有恩,若不是她我们还到不了京城来。再说我这些心意,也是耗时良久,辛苦姐姐走一遭?”
红英气呼呼的拿起那包裹,道:“姑娘待谁都掏心掏肺,可您蒙难那会,他们都装缩头乌龟。”
“邱姐姐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如今出嫁从夫,她处处受限,即便有心,也无力。”
好说歹说,红英终于不情不愿的出了门。
可过了两炷香的功夫,红英就气呼呼的回来了,说根本没见到邱燕,就被门房拦了回来。
孟莹苦笑,“既如此,我也心安了。”
好生安抚了红英,算着日子,今日初一,离十五还有半个月。
陶焕生要吃幽州菜,便吩咐厨娘,将嫩豆腐切成薄片,拿到日头底下去晒,做些豆干出来。又吩咐买些红蘑菇,干豆角等物。
林小每日都带柱子和小石头两个出去,有时去茶楼,有时候去酒肆,起初每次听到关于孟莹的流言,心里都骂一通,骂她们眼瞎心瞎,为了几两银子坏了姑娘的名声。
有时候还偷偷往茶里下泻药,然后打赏给说书的,卖唱的。
即便如此,每次回来,都黑着脸。
孟莹却不以为然,没了生意做,倒是清闲。将军府住几日,腻了,就回孟宅喂喂鱼,赏赏花。一副恬淡快意,岁月静好的光景。
林小带着小石头,柱子,几方探查,只打听到那个散播谣言的是个道姑,至于何等模样,众说纷纭,相差很大。
有人说五短身材,白白胖胖;有人说,中等身材,眉清目秀,这让林小这等打混多年的人,也拼凑不出个轮廓来。
至于那孙屠户的儿子,仵作说是溺水而死,而孙屠户一口咬定儿子是被人害死的。
孟莹心软,总觉得良心有愧,见那孙屠户疾病缠身十分可怜,便假借他人名义,给了他壹佰两银子,又买了个丫鬟伺候汤药。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又过了六七日,林小回来,开始带了笑意。
这日,孟莹正在书房看肖明珠寄来的信,林小推门而入,笑着道:“姑娘,有好消息了。”
孟莹抬头看了她一眼,然后继续看信,漫不经心的,道:“什么好消息?”
“一则,如今市井流言变了,原来攻讦姑娘之言,现在变成了赞誉,说姑娘来京后,布施过寺庙,捐过义庄,还周济过青州来贫困举子。如今,大小茶肆,路边卖艺的说书的,都在谈论姑娘的好!”
孟莹放下了书,道:“可知是谁人所为?”
“小柱子跟一个酒楼伙计套近乎,据他说,是个男子,但是夜间来的,看不清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