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成功从广州城外撤军之后,则是在水师的助力下,回到了正在加急施工的南海卫,这里是郑成功“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第一道防线,周全斌正领着一协兵马在此主持布防。
大军在这里获得补给,放下伤员之后,便会立即北上漳州,同安城的局势已经迫在眉睫,整个城池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陈泰大军攻破。攻城的清军用火炮轰塌过城墙两次,但两次都被守城的乡勇和士兵用近千条人命修复回来了,如今便是妇人老弱都已经上城墙协防。
城内的数万百姓都很清楚,一旦城破,他们都将被清军屠戮殆尽,无人可以逃脱,就如同那些来不及进城的周边乡民一般,如今都已经变成尸体,填满了城壕。
趁着各镇士兵进入南海卫城短暂休整的时机,郑成功也在周全斌的引导下,检查起了整个南海卫的防御体系工程修建进度,这里有三千多个还没分配到土地的流民正在修建堡垒,明郑在潮惠占据的土地还不足以安置所有的流民,他们将会在一段时间内作为修路修堡垒的民工使用。
南海卫距离广州大约一百一十里,距离惠州府城大约一百五十里,西面是河网密布,面积广大的东江入海口三角洲,视野也十分开阔,清军在这样的地形下根本无法快速进军,同时极易被郑军的堠台察觉。
和增城,惠州府城一样,城池一侧的宽大河流将会提供巨大的水流,使得南海卫的护城河防御能力大增,在水师的配合下,四面八方密集的水网使得城内的守军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获得必要的补给。
而北面的增城则是背靠罗浮山余脉,两座城池一南一北,相互照应。清军如果要进攻惠州,只能在两城之间沿着东江平原进军。这就使得清军必须先拿下这两城,或者是留下一两万大军围困。无论是哪一种结果,清军的进攻行动都会被大大削弱,甚至直接流产。
郑成功要将惠州作为练兵屯垦基地,潮州作为军工财贸基地,就必须保证这些地方的安全,特别是惠州的耕地主要集中在靠近广州的东江平原和沿海的几处小平原,若是不能直接将清军挡在两城之外,经营也就无从谈起了。
与此同时,惠州府城也将是明郑经营的重点,三城将会形成一个结实的三角结构,清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围了增城和南海卫之后,还能围困惠州府城,然后继续进军潮州。
郑成功深知以明郑的实力无法在三五年之内完成兴复大业,他迟早有一天要面对清廷的东西夹击,这三城便是西面防守的关键。至少可以拖住清军三四万兵马一年半载,等到他率主力解决东面福建或者浙江的战事之后回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