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转型的奠基石(2 / 2)

明郑1652 胜者即正义 1045 字 2023-09-20

而不仅仅是贪腐等问题的肃清,明郑体系之内,每月,每半年,每年一次的月度,半年度,年度政绩“考核”计划也开始推进,一些原本可有可无,三个人干一个人活的职位开始裁撤和缩编,原本正在急剧膨胀的明郑官僚队伍在反腐的余威下,很快受到了遏制,许多人都被调派到了新部门之中。

明郑如今下辖五府之地,一百五十多万百姓,编制队伍也越来越大,而摊子大了之后,这些是必须要立刻推行的举措,否则行政效率便会迅速降低,但行政开支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是会不断上涨。

“新学堂的首期工程已经结束,能容纳一千多名师生,至少在今年,是足够漳州大学堂和漳州职业学堂拆分之后,漳州职业学堂所属学生转移安置的。”

王忠孝拱手抱拳,朝着好不容易抽出了时间来视察的郑成功汇报道:“漳南六县,还有潮州,惠州部分地区的村堡学堂,预计今年年底也会在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学子中选出新的一批进入职业学堂和大学堂继续学习,其中进入职业学堂估计有三百多人,大学堂的有四十多人。”

“本藩若是记得不错的话,这些孩子应该是十一到十五岁之间的,男女都有,按理说当初入学的时候,应该有近一万人才对,怎么最终进入职业学堂的,只有三百多人,大学堂的四十多人。而且,进入大学堂的,应该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的吧?”

村堡的孩子进入学堂,而工坊工匠和一些部门的吏员,村堡的成人,必须要识字和算数,或者是想要识字和算数的,则是会进入夜班集训。这样分流主要是因为当前教育司招募荷培养出来的老师还不足够,只能把时间错开。

只是,郑成功万万没想到,原本最为棘手的,两所大学堂老师紧缺的问题,居然会因为学生入学人数不及预期,得到意外的缓解。就在昨天,没有来听取汇报的时候,郑成功心里估计进入职业学堂学习手艺的,应该会有七八百人,甚至接近一千。

“这个下官也派人去了解过。”王忠孝赶紧解释道:

“一来的话,是因为如今各处的商业都很繁荣,许多地方都需要人手,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干大部分的活,甚至是马上就要娶妻生子了,许多人并不愿意到村堡的学堂学习。

二来嘛,则是因为识字,算数,还有军事训练都有些难度,很多孩子学起来颇为艰难和辛苦,基本上来了几日之后,便也不肯再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