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背水一战(求订阅)
明郑数万大军在两天时间内便迅速完成了转移,悉数撤到了长乐东面的梅花所,那里有郑军提前修建的码头和数个坚固的营盘,只等运兵船一到,郑成功便能随时将大军撤走。
且说,梅花所东面,北面临海,西面和南面又都是山岭,除了南山和四明山山口之外,只有西南方向还有一条狭长的山谷可供兵马行进,而内部则是一马平川的旷野,兵马调度十分方便,可谓是易守难攻,历来也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无论是济度,还是陈泰,看到郑成功在梅花所的准备,都没有丝毫怀疑,这不过是任何一个有着基本军事素养的统帅在进攻福州的同时,都必然会做的事情罢了。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郑成功在这两个地方留下了上千兵马驻守,已经是万无一失了。特别是守在南山和四明山山口的大军,还兼顾着接应完成阻击任务之后,从大樟溪东岸撤退的那支兵马的重任。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除了部分辎重和火炮的转移需要调集水师协助之外,方山,长乐两个大营内另外一些来不及带走,或者说是故意留下来,以显示大军撤退得十分慌张的粮草,军械,还有此前攻城时报废的火炮,都被郑成功下令一把大火,连同两个大营一起烧了。
济度和陈泰在北岸看到郑军两个大营火光冲天,当即明白了什么,济度更是亲自来到了大樟溪前线,亲自指挥大军强渡。陈泰则是在福州城中调度兵马,准备全军渡河,他可不能就这么让郑成功给跑了。
不过,等到济度领兵强渡大樟溪的时候,东岸的郑军早已经撤走,留给他的只有一座正在熊熊燃烧,不断朝着天空冒出黑烟的大营。
看到如此情景,济度哪里还能不明白自己又迟了一步,他虽然恼怒,但并没有就此放弃行动,而是立即亲自领着此时已经强渡大樟溪的骑兵往东追击而去。
他在西岸原本就已经汇聚了近万大军,兵力十分充足,而弃营逃跑的郑军只有几千人,此时也必然不敢再埋伏阻击。最关键的是,方山北麓的沿江山道并不宽敞,郑军撤得不会太快,济度如果追得快,不是没有机会咬住对方的尾巴。
陈泰和喀喀木之前的军议的时候,便已经分析出了各种情况下郑军可能的行动。与此同时,济度也料定了郑军此番是紧急撤退,没有主力作为后盾,不可能会在方山设下埋伏,否则便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