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岳乐不仅仅是真的有实干的本事,同样十分擅长包装自己,甚至最终郑成功撕开和谈的假面具,也被他说成了预料之中,早有准备。
当然,更早之前,张名振收到郑成功的命令,将四处袭扰的水师撤回崇明,在岳乐和喀喀木,郎廷佐等人的汇报中,成了他指挥有度,屡出奇兵,大破郑军。
反正,郑成功突然议和,在当前身处北京的顺治看来,完全就是因为被岳乐打怕了,还想通过诈和,寻找战机,但岳乐却已经早就识破,是在将计就计,拖延时间。
如今,岳乐已经凭借着这些不世之功,在清廷中如日中天,声威大显,并成功提振了满人的士气。顺治虽然对他超乎寻常的卓越能力不免有所怀疑,但看着事情终于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了,最终并没有想太多。
岳乐虽然没有参与到“商业投机游戏”中,但在这个他看似可以控制的大好局面之中,也不过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赌徒”,郑成功在军事上发起强有力攻势的那一刻,就是他崩盘的时候。
与此同时,接收了大量“军资”的宁波府,比原本计划中要忙碌得多,不仅仅是府城和舟山的备用仓库正在日夜卸货装货,清点数目,就是宁波府城和定海县城中的几个新建工坊,特别是那两个武器工坊,也开始日夜不停地生产。
张煌言为此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府城到舟山,一路巡视,以确保这些大大超出了计划的物资和生产可以不出差错。
因为江南等地的商家囤积的货物太多,岳乐的考绩也远比鳌拜要严厉得多,各种商品价格崩盘的速度和幅度,毫无疑问都大大超出了明郑的预测。
面对这样的便宜,岳乐都坐不住了,郑鸿逵怎么可能只是静静看着。而且,他们都很清楚,粮食棉布,铁料铁器,还有硫磺硝石不是瓷器丝绸,再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如今的价格已经十分不可思议了。
于是乎,郑鸿逵当机立断,动用钱庄的存银,临时加大了购买量。他必须确保江南的货物在这场恐慌中出清到一定的程度,否则后面明郑无法迅速抬高价格,把屯在手里的一部分货出干净。
而这,直接关系到了之后明郑对于江南各个商帮的打压和治理。因此,赚多钱反而是其次,更不是郑鸿逵最关心的问题。他马上就是进入明郑决策中心的人,眼光见识自然不会那么窄。
张煌言虽然对这些事情不甚了解,但他看着府城南面,正在扩产的火枪工坊,回想起这几日不断增调的人手,心中还是隐隐察觉到了事情一定另有隐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