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又要大手笔投钱了(1 / 2)

第116章 又要大手笔投钱了

陈兵本心里是不太想自己去做上游元器件的,英豪的优势在于信息化相关的技术,自己做分散繁杂的上游电子元器件,即没有技术储备,也不符合产业分工的逻辑。

上游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技术核心是材料、设备和工艺。陈兵对这些技术核心,了解的都是最肤浅的皮毛,他的重生优势,在这个领域能够发挥的地方极少。

材料研究的专业性就不需要多说了,几乎任何一个应用领域,只要一涉及到材料,往往就需要数年、数十年的积累。

至于工艺和设备,其实都是基于对材料的研发,为了更好的实现材料的性能,而逐步总结和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很多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都是非标准化,是由厂家自己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外界很难照猫画虎,逆向研发。

很多上游产业,在讲到技术能力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个英文词汇:KNOW-HOW,这个单词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翻译和定义,一般可以理解成技术诀窍。

KNOW-HOW的含义其实非常的广泛,人们熟知的专利、软件着作权等,其实只是KNOW-HOW中的一部分,在专利之外,还包括保密配方、工艺流程、专业知识等很多。

专利是公开的,而且专利是有明确保护期限的,比较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得或绕过,但KNOW-HOW很多是以商业秘密的形式存在的,外界很难获取,因此提到KNOW-HOW往往是指那些具有独家性、保密性的技术诀窍。

电子元器件产业同样是讲KNOW-HOW的产业,只有积累起足够的KNOW-HOW,企业才能够拥有持续的正向研发能力,并凭借KNOW-HOW的独家性,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支撑技术研发与产出的正向循环。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业的基础,60年代电子产业发展最快的无疑是灯塔国,因此很多电子元器件的技术起源都在灯塔。

然而,随着霓虹确立电子立国的战略,将整个电子产业,作为大力发展和扶持的产业。

70年代,霓虹的电子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不仅各种终端电子产业发展很快,对上游电子元器件产业也进行全面的培育。

不得不说,霓虹一直崇尚的所谓工匠精神,与各种长期枯燥的技术研发,是非常匹配的,霓虹能够成为欧美之外,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绝非偶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