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北魏迁都,移风易俗(2 / 2)

一直到冯太后手握大权,把四岁的拓跋宏扶上了皇帝之位,接下来冯太后一边垂帘听政,一边让人教导孝文帝,让他多接触汉族文化,这才有了后面的孝文帝推行的社会改革。

张丰听到百官的议论,颔首说道:“有人提到冯太后,她确实影响非常大,《魏书》中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可见冯太后聪颖惠达,做事果断,雄才大略,她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孝文帝也没让人失望,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张丰扫了一圈周围,说道:“也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孝文帝成长起来的时候,便跟冯太后共同合力,自上而下进行了改革,用来解决当时北魏严重的社会矛盾。”

张丰说起了当时的背景,关于改革的内容基本无需跟他们介绍。

大部分文臣还是知道当时北魏的改革手段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北魏是模仿汉族这边统治来制定新制的。

大殿中议论之声不断。

张丰开了个头,他们自己就开始说了起来,从北魏制定官吏俸禄制,到推行均田制,再到设立三长制,也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最后再讨论到推行心的租调制。

张丰喜欢这样的议论氛围,自己省事多了,就让大殿之中的官员讨论就好了。

朱元璋则在上微微皱眉,张丰是轻松了,朱元璋却觉得他的像早朝一样的吵闹,他只是想听张丰讲的,不想听百官之间的争论。

“陛下,张天师学识真乃渊博,满朝文武都在按着他的思路走。”

马皇后微笑的看着下方。

朱元璋同样意识到了这些,大殿之中都是按着张丰的思路在进行的。

“还是张天师有办法,咱平常开早朝,这些家伙都没有这么的积极!”

朱元璋不由对比了起来,感叹了一句。

朱标等人同样在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事宜。

特别是说到孝文帝巧妙迁都洛阳的事情。

朱棡问道:“那么多人翻对他迁都,而孝文帝到底是如何让这些人同意的?”

“这就涉及到了孝文帝用的计谋了。”朱标看向朱棣,示意朱棣跟老三好好讲讲。

朱棣接了过来,说道:“当时的情况孝文帝是想要迁都洛阳,但是北魏中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许多贵族大臣极力反对,孝文帝就出了个主意,以‘南伐’为名,调动三十万大军一路南下,等抵达洛阳之后,正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之时,大部分都是北方来的,根本就无法继续适应南下,也就去求了孝文帝停下南下步伐,孝文帝便顺理成章的提出迁都洛阳,这下也就没人再反对了。”

皇子们讨论着孝文帝的迁都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